艾巴生活网

您现在的位置是:主页>生活 >内容

生活

什么是乳糖不耐受症,乳糖不耐受症如何预防

2023-09-15 12:05:18生活帅气的蚂蚁
许多网友对什么是乳糖不耐受症,乳糖不耐受症如何预防不是很了解,下面让艾巴小编为大家介绍下。一、你知道乳糖不耐受症吗乳糖不耐症是由于

什么是乳糖不耐受症,乳糖不耐受症如何预防

许多网友对什么是乳糖不耐受症,乳糖不耐受症如何预防不是很了解,下面让艾巴小编为大家介绍下。

一、你知道乳糖不耐受症吗

乳糖不耐症是由于乳糖酶分泌低下,不能充分消化分解母乳或乳汁中的乳糖而引起的非感染性腹泻,又称乳糖酶缺乏症。乳糖酶缺乏是一个普遍的世界性问题。乳糖酶缺乏症在远东地区发病率较高,大多数人无症状,但以牛奶为主要饮食的新生儿和婴儿常出现腹泻等症状。

乳糖不耐受的高峰年龄在不同的国家是不同的。日本7-8岁,非洲3-5岁。对北京、上海、广州、哈尔滨等中国四大城市1168名3-13岁健康儿童的调查显示,乳糖酶缺乏症发病率高,87%的儿童在7-8岁时出现乳糖不耐受。

母乳和牛奶中的糖分主要是乳糖。如果小肠表面尤其是空肠黏膜绒毛顶端乳糖酶分泌减少或活性不高,牛奶中的乳糖不能被完全消化分解,部分乳糖被结肠菌群发酵成乳酸、氢气、甲烷和二氧化碳。乳酸刺激肠壁,增加肠道蠕动,引起腹泻。二氧化碳在肠内产生胀气,增加肠蠕动,使儿童感到不安,并可能偶尔诱发肠痉挛和绞痛。乳酸的增加也降低了粪便的pH值。

二、乳糖不耐受症的病因有哪些

乳糖不耐受一般分为三种:先天性乳糖酶缺乏症、继发性乳糖酶缺乏症和成人乳糖酶缺乏症。

 1.先天性乳糖酶缺乏

是由于乳糖酶先天缺乏或活性不足引起,发病与种族和遗传有关,属于常染色体隐性遗传。我国新生儿乳糖不耐受大多属于这一类。因为酶缺乏的量和活性因人而异,所以症状也不一样。

2.继发性乳糖酶缺乏

多发生在肠炎后,肠绒毛顶端受损时会出现酶缺乏,但肠炎后会出现乳糖不耐受性腹泻,腹泻需要0.5 ~ 2个月才能停止,直到绒毛底部长到顶端并能分泌足够的乳糖酶。许多新生儿和早产儿由于新生儿期肠黏膜发育不成熟,乳糖酶活性暂时较低,对乳糖暂时不耐受,排便次数较多,活动正常后会减少。

 3.成人型乳糖酶缺乏

是因为乳糖酶活性在一定年龄后逐渐降低或消失,其发生率因人种和地区而异。比如欧洲白人约5% ~ 30%,亚洲黄种人约76% ~ 10%,非洲白人约95% ~ 10%。

三、性乳糖不耐受容易与哪些症状混淆

1.原发性糖吸收不良原发性糖吸收不良、先天性乳糖酶缺乏症、蔗糖异麦芽糖酶缺乏症、葡萄糖-半乳糖吸收不良症等都属于常染色体隐性遗传病,临床少见。除了在饮食中加入蔗糖会导致蔗糖-异麦芽糖酶缺乏症外,其余的都会在出生后不久发病。肠粘膜活检组织学正常,但双糖酶活性下降。葡萄糖-半乳糖吸收不良和二糖酶活性正常。

吸收不良是由于先天性缺乏钠-葡萄糖和钠-半乳糖载体蛋白引起的,果糖被患病儿童吸收良好。

还有另外两种类型的原发性乳糖酶缺乏症,都属于生理性缺乏的范畴:发育性乳糖酶缺乏症,胎儿24周时乳糖酶活性仅为足月婴儿的30%,以后逐渐升高,直至足月分娩,因此早产儿乳糖酶活性低,易发生乳糖不耐受。乳糖酶缺乏延迟,哺乳期一般婴儿小肠上皮刷状缘乳糖酶活性丰富。3 ~ 5岁后逐渐减少,部分患儿可引起乳糖酶缺乏或乳糖不耐受。

不同民族的发病率不同。西欧和北欧人群发病率较低,约占10%,而东方人群发病率较高。在中国,225名5-7岁的汉族儿童接受了测试。结果表明,其中71.6%为乳糖吸收不良,20.5%为乳糖不耐受。

2.继发性乳糖酶缺乏和单糖吸收不良在临床上很常见。由于乳糖酶分布在小肠绒毛顶端,所有可引起肠粘膜上皮细胞及其刷状缘损伤的疾病均可继发于双糖缺乏,病变严重而广泛,也可影响单糖吸收,如急性肠炎(特别是涉及小肠上部的,如轮状病毒肠炎、蓝氏贾第鞭毛虫感染)、慢性腹泻、蛋白质-热量营养不良、免疫。

在空肠上部,乳糖酶主要存在于绒毛顶端上皮细胞的刷状缘中,蔗糖酶在绒毛中含量丰富,而麦芽糖酶在肠道中分布广泛,含量最丰富。所以小肠受损时最容易涉及乳糖酶,其恢复最慢,临床上最常见。麦芽糖酶最不敏感,蔗糖酶很少单独缺乏,只有在肠黏膜严重受损时才会导致活性下降。此时乳糖酶活性早已介入,常伴有单糖吸收障碍。

3.脂肪吸收不良脂肪吸收不良又称脂肪性腹泻,是脂肪消化吸收不良引起的综合征,可见于多种疾病,如胰、肝、胆、肠道疾病。肠道疾病引起的脂肪性腹泻常伴有其他营养物质吸收不良,称为吸收不良综合征。

4.蛋白质吸收不良单独的蛋白质吸收不良,在临床上很少见,通常发生在肠黏膜广泛受损时,常伴有脂肪吸收不良。吸收不良综合征有时会伴有蛋白质吸收不良。

蛋白质可从肠粘膜中损失,如牛奶或大豆蛋白不耐受、乳糜泻、贾第鞭毛虫病、炎性肠病和肠淋巴管扩张症。通过测定粪便中的1抗胰蛋白酶可以确认这种蛋白存在于血浆中,在肠道中不能被消化水解。因此,当肠粘膜有蛋白质渗出时,粪便中可检出1抗胰蛋白酶。

四、乳糖不耐受应该如何预防

1、多次摄入少量乳制品。即使是乳糖酶缺乏的个体,也可以耐受少量牛奶(120ml至240ml)而不出现不耐受症状。限制一天乳糖摄入总量,一般乳糖限量为12克。少量反复食用也可减少乳糖不耐症,每次食用量以250ml以下为宜。只要能掌握好每次喝牛奶的合理间隔和总奶量,就能避免乳糖不耐症。

2、空腹喝牛奶是不可取的。乳糖不耐症的人早上不要空腹喝牛奶。边喝牛奶边吃其他食物,如乳制品、肉类和脂肪类食物,可以缓解或不出现乳糖不耐受症状。3)先用发酵奶(尤其是酸奶)代替鲜奶。发酵乳中的乳糖已经降解了20%至30%,易于消化吸收。吃酸奶还可以改善乳糖消化不良和乳糖不耐症,吃起来也很方便。

3、乳糖不耐受和乳糖吸收不良的干预乳糖不耐受患者可根据情况确定最低乳糖摄入量,根据营养指南确定应额外补充的钙、锌和铁摄入量。或限制一天中乳糖总摄入量,普遍推荐的乳糖限量为12g,并少量多次食用。此外乳制品与肉和含脂肪的食物一同摄入也可减少不耐受症状。以发酵乳尤其是酸乳代替鲜乳,能同时改善乳糖消化不良和乳糖不耐受。

另外对于继发性乳糖不耐受患者,应首先确定乳糖酶活性低下的原发原因,使原发性疾病得到有效的治疗。

以上就是关于什么是乳糖不耐受症,乳糖不耐受症如何预防的介绍,如果想了解更多知识,请收藏本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