艾巴生活网

您现在的位置是:主页>生活 >内容

生活

中医养生之道,中医养生知识

2023-04-07 19:35:37生活帅气的蚂蚁
许多网友对中医养生之道,中医养生知识不是很了解,下面让艾巴小编为大家介绍下。一、中医养生养生观 养生法则养生就是“防病”,通过养神

中医养生之道,中医养生知识

许多网友对中医养生之道,中医养生知识不是很了解,下面让艾巴小编为大家介绍下。

一、中医养生养生观

养生法则

养生就是“防病”,通过养神、调节饮食、锻炼身体、谨慎房事、适应寒冷和温度等多种方法来达到。它是一项强身健体、延年益寿的综合性活动。

深度思想

第一,天人合一的健康观。中医认为天地是大宇宙,人体是小宇宙,人与自然是相通的。人无时无刻不受天地影响,就像鱼在水中,水都是鱼,水的变化一定会影响鱼。同样,天地万物的变化都会影响人。所以中医养生强调天人合一,养生的方法随着四季的气候变化有冷有热有冷,要适当调整。

第二,健康的阴阳平衡观。阴阳平衡的人是最健康的人,养生的目标是达到身心的阴阳平衡。什么是阴?阴是身体的物质基础。什么是阳?阳是能量,阴阳是相对的。凡是向上的、向外的、能动的、发热的,都属于阳。凡下、内、寒之物,皆属阴。

身体之所以生病,是因为阴阳失衡,导致阳盛或阴盛,阴虚或阳虚。只要尽量减少过多的方,增加过少的方,重新恢复原有的阴阳平衡,疾病自然就消失了。因此,中医保健高度强调阴阳平衡和健康生活。

第三,身心整体观。中医注重身心两方面,既注重有形身体的锻炼和保养,又注重心灵的修养和调养。身体会影响心灵,心灵也会影响身体。两者是一个整体的两面,缺一不可。

延长生命

《黄帝内经》 《上古天真论》开头,第一个问题是关于机能衰退与寿命的关系:“听说古代人春秋百岁,但动静不减。今天的人,那些半个世纪前运动衰落的人,跟时代不一样了?”人们会怀念它吗?”《神农本草经》不断提出“不老”的概念。聂在《求索神农智慧》一书中指出,中医和中药的发展,不是靠偶然的经验积累,而是靠大量古代哲人追求更高健康水平的探索。

《道德经》曾经说过,善于养生的人懂得如何避免身心伤害。他们知道如何通过正确的饮食和健康的生活方式来避免疾病,从而获得健康,比一般人长寿。人能远离疾病,自然就能延缓衰老,延年益寿。

二、中医养生方法步骤

首先,

中医养生重要的是修身养性,这是健康长寿最重要的条件。中医历来重视心理健康。早在2000年前的医书《黄帝内经》中就提出‘淡泊虚无,真气随之,神藏于内,病安’,并明确提出养生要注意精神保养。道教也强调人要善良,忠诚,有爱心,友善,善良,有同情心,乐于助人。这些美德不仅有益于自己,也有益于社会。

而能拥有这些美德的人,将更能体会到生活中的快乐,享受健康的身心。

养生的第二个关键因素

是专注而有规律的运动。生病的人需要运动,没生病的人也需要运动来预防。在锻炼的同时,可以达到强身健体、增强意志、促进消化循环、增强免疫力的目的。

第三点

是保持精神、情绪和心理健康。养生需要我们培养健康的精神和稳定的情绪,避免精神极端、心理波动和情绪不稳定。根据中医“怒伤肝、喜悲、思伤脾、悲肺、恐伤肾”的观点,进一步说明情志关怀是人体健康的重要环节,而在影响人体的所有不良因素中,最有害的就是不良情绪。

当人的精神状态正常时,身体适应环境和抵抗疾病的能力就会增强,可以起到预防疾病的作用。

健康、平衡的饮食

也是养生的必备因素。几千年来,健康的食物和均衡的饮食被认为是实现长寿的关键因素,不合理的饮食习惯被指责为健康问题的根源。

预防疾病

也是养生的重要一环。通过有规律的运动,适当的使用药物,适当的食物补充,以及其他健康的活动,每个人都可以达到强身健体,延缓衰老的目的。

三、中医养生基本原则

协调脏腑

五脏之间的协调是通过相互依存、相互制约、相互制约的关系来实现的。如果有系统,就能维持动态平衡,保证生理活动的顺利进行。

脏腑的生理特点是依次“藏”和“泻”。五脏的主要生理功能是转化和储存精、神、气、血和津液。六腑具有受盛、布水谷、排泄渣滓的生理功能。适当的储存和腹泻,使身体有充足的营养来源,保证正常的生命活动。任何一个环节出现故障,都会影响整个生命活动,引发疾病。

脏腑协调的生理意义决定了其养生作用。从养生的角度来说,脏腑的协调是通过一系列的养生手段和措施来实现的。协调有两层含义:一是加强脏腑协同作用,增强机体代谢活力。二是纠正偏差。当脏腑之间偶有不协调时,应及时调整,纠正其偏差。

这两个方面作为养生的指导原则之一,贯彻在各种养生方法中,如:春养肝、夏养心、夏养脾、秋养肺、冬养肾;在精神养生中强调情感慰藉,避免因野心过大而损伤五脏;强调五味调和,不要太偏等。在饮食和养生上都是按照协调脏腑的指导原则来实施的。

又如运动养生中的“六字战术”、“八段锦”、“五禽戏”,都是为了增强脏腑功能而编的。因此,协调脏腑是养生的指导原则之一,应引起足够的重视。

畅通经络

经络是气血运行的通道。经络通畅了,气血才能在周身流动。只有经络通畅,脏腑相通,阴阳相交,才能滋养和帮助脏腑,活血、养津、散糟粕、抗神,才能保证生命活动的顺利进行和新陈代谢的旺盛。所以经络是用来沟通的,经络的通畅与生命活动密切相关。一旦经络不通,就会影响脏腑协调,阻碍气血运行。

所以《素问调经论》说:“五脏皆出自隧道,以通气血,气血不和,百病生变。”因此,通络常被视为养生的指导原则,贯穿于各种养生方法之中。

四、畅通经络在养生方法

养生方法一

是为了气血通畅而锻炼筋骨。比如太极传,五禽戏,八段锦,易筋经等。都是用动作来达到所谓的“动以成郁”的锻炼目的。锻炼筋骨会促进血液循环,经络通畅。气血脏腑和谐,你就健康无病;

养生方法二

是开通任督二脉,营运大小周天。在气功导引法中,有开通任督二脉,营运大、小周天之说,任脉起于胞中,循行于胸、腹部正中线,总任一身之阴脉,可调节阴经气血;督脉亦起于胞中,下出会阴,沿脊柱里面上行,循行于背部正中,总督一身之阳脉,可调节阳经气血。

任、督二脉的相互沟通,可使阴经、阳经的气血周流,互相交贯, 《奇经八脉考》 中指出:“任督二脉,此元气之所由生,真气之所由起”。因而,任督二脉相通,可促进真气的运行,协调阴阳经脉,增强新陈代谢的活力。由于任督二脉循行于胸腹、背,二脉相通,则气血运行如环周流,故在气功导引中称为'周天',因其仅限于任督二脉,并非全身经脉,故称为'小周天'。

在小周天开通的基础上,周身诸经脉皆开通,则称为'大周天'。所以谓之开通,是因为在气功、导引诸法中,要通过意守、调息,以促使气血周流,打通经脉。一旦大、小周天能够通畅营运,则阴阳协调、气血平和、脏腑得养,精充、气足、神旺,故身体健壮而不病。

开通任督二胎,营运大小周天其养生健身作用都是以畅通经络为基础的,由此也可以看出,畅通经络这一养生原则的重要意义。

以上就是关于中医养生之道,中医养生知识的介绍,如果想了解更多知识,请收藏本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