艾巴生活网

您现在的位置是:主页>旅游 >内容

旅游

台北故宫博物院和北京故宫博物院的异同? 台北故宫博物院

2023-05-24 07:45:56旅游帅气的蚂蚁
网上有很多关于台北故宫博物院和北京故宫博物院的异同?的问题,也有很多人解答有关台北故宫博物院的知识,今天艾巴小编为大家整理了关于这

网上有很多关于台北故宫博物院和北京故宫博物院的异同?的问题,也有很多人解答有关台北故宫博物院的知识,今天艾巴小编为大家整理了关于这方面的知识,让我们一起来看下吧!

内容导航:

一、台北故宫博物院和北京故宫博物院的异同?

二、台北故宫博物院官网有没有线上

三、台北故宫十大镇馆之宝台北故宫博物院镇馆之宝

一、台北故宫博物院和北京故宫博物院的异同?

去北京故宫看建筑,去台湾故宫看实物;去北京故宫看展品,什么时候看,什么时候看;去台湾故宫看展品,今天很多,下次还想看,要等103年后。

二、台北故宫博物院官网有没有线上

有。另据台北故宫博物院官网查询,截至2022年8月20日,故宫已正式推出线上浏览模式,让参观者在360问答中一睹在地酒乡的瑰宝。足不出户期间。实验博物馆的藏品。

三、台北故宫十大镇馆之宝台北故宫博物院镇馆之宝

台北故宫博物院当年从大陆搬来了大量文物珍宝,这里陈列着许多历史上著名的珍宝。作为喜欢历史文化传承和内容的游客,肯定会对台北故宫的珍宝感兴趣。台北故宫博物院位于台北市士林区至山路二段221号。始建于1962年,1965年夏竣工,总占地面积约16公顷。为仿中国传统宫殿式建筑,主体建筑高4层,白墙青瓦,主院落呈梅花形。院前广场矗立着五座六柱牌楼。整个建筑庄重典雅,极富民族特色。台北故宫博物院藏有南京国立中央博物院筹备处、国立北平故宫博物院、国立北平图书馆等馆藏,北京故宫、沉阳故宫、避暑山庄、避暑山庄等皇宫、静宜园和翰林院。商周青铜器、玉器、陶瓷器、古籍文献、名画拓片等都是不可多得的珍品。展厅每三个月更换一次展品。截至2014年底,馆藏文物达69.6万余件。第一的。西周毛公鼎西周毛公鼎高53.8厘米。清代道光年间出土于陕西省岐山县周原。毛公鼎出土后,几经易手,秘而不宣。抗日战争时期,险些被日军占领。抗战胜利后,鼎由民间赠送。铭文中有阳文格纹,是西周中后期制作铭文的习惯。因此,毛公鼎除了史料价值外,在中国古代文字学和书法艺术中也有着举足轻重的作用。毛公鼎是我国2800多年前的祠堂祭器。内壁铸有500字的长文,是商周时期7000多件青铜器中最长的铭文。碑文内容可分为七段,大意是:周宣王即位之初,欲振兴朝政,遂请叔叔茂公管理内政,在国外,他勤奋无私。守军,护皇室,终赐厚礼,茂公铸鼎,传于子孙永宝。从内容推断,毛公鼎应铸于周宣王元年(公元前827年)。其铭文是一部可超越《尚书》的真实西周史料。它是世界的瑰宝。第二。西周三氏盘三氏盘高:20.6厘米腹深:9.8厘米口径:54.6厘米底径:41.4厘米重量:21312克铭文:19行357字早在商代中期,青铜器上就出现了铭文,早于甲骨文时代。但西周以后,在青铜器上铸铭文的习俗日趋盛行。祭祀、战争、赏赐、甚至契约等重大事件,都记录在青铜器上。三石盘出土于康熙年间,嘉庆年间作为贡品进京,作为嘉庆皇帝诞辰的贺礼,自此成为皇家珍藏。盘上铭文共357字,记载的是西周晚期的土地契约。三国,位于今陕西省宝鸡凤翔地区,西北被国侵占。两国议和,定界,国家割地赔款。流程和合同被铸在盘子上作为证据。三氏盘的造型、纹饰均呈现出西周晚期青铜器的古朴风格,人物线条含蓄灵动。第三。唐颜真卿祭侄文《祭侄文稿》颜真卿草书墨迹。长28.2厘米,宽72.3厘米,25行,共230字。此帖原为颜真卿为其侄子纪明写的祭文草稿,纪明被叛徒安禄山所杀。这部作品最初并不是作为书法作品而写的。由于极度悲愤,情绪变得难以平复,失误增多,不时被抹黑。笔画圆润雄壮,姿态横放。纯神写,自然而妙。元代张景琰题跋曰:“吾以为书不如书信,草书不如草稿,言报为公事。无意,因他两掌相忘,这真是妙极了。”元代鲜于书评价此帖为“天下第二行书”。此帖真迹中,凡是渴笔所画之处,都清晰可见,让人看到行笔过程和笔画变化的微妙之处,对学习草书大有裨益.原件现藏于台北故宫博物院。第四。宋苏轼黄州寒市帖元丰三年(1080年)二月,苏轼四十五岁。因宋代最大文狱“五台诗案”,被新党贬谪黄州(今湖北黄冈)。团联副使感到生活孤独、压抑、贫乏。三年四月,即宋神宗元丰五年(公元1082年),写了这两首寒食诗,着有此卷。约次年,或元丰七年离黄州后。元符三年(1100年),蜀州藏家张取之,请黄庭坚观赏,并题跋,可谓原汁原味。《寒食帖》是苏轼行书的代表作。这是苏轼贬谪黄州三年寒食节时发出的一首大喜诗,一首人生感叹。这首诗写得凄凉伤感,抒发了苏轼此时惆怅落寞的心情。这首诗的书法,也是受此意境情境所启发。通篇书法跌宕起伏,明快奔放,没有轻浮的笔触。 《黄州寒食诗帖》在书法史上影响很大。被称为“天下第三行书”,也是苏轼书法作品中的佼佼者。第五。五代赵干江兴初学图绢本设色,长25.9厘米,宽376.5厘米。全卷描写了长江沿岸渔村初降雪的情景。天寒地冻,芦苇丛生,河岸小桥,一片初白,寒风萧瑟,江水荡漾;渔夫在寒风中打鱼,骑驴的人缩着身子前行,展现了江南初冬渔民和旅人的生活状态。人均产品形象鲜明。画面中树石笔法苍老坚硬,水纹随笔尖流畅,漫天白粉如轻雪,尽显雪花飞舞的轻盈。赵干,江宁(今南京)人,南唐皇后李御史时入画院。善画山水树木,善布景。他多拍江南风光。画中“楼、舟、水乡、渔市、花竹,皆散成景,虽置早市风雨中,一见如江”。 (《宣和画书》)第六。北宋范宽游山水此图描绘游山玩水,气势磅礴,体现了北方山水画派刚毅雄浑的特点。屏幕从上到下分为三段,分别代表前、中、后的距离,很有空间感。此图题记密写于主峰左侧的一剑院峰内。《溪山行记》一向被誉为范宽的代表作,书页间有“范宽”二字题款。历代评论家都对这幅画赞不绝口。徐悲鸿曾高度评价此画:“华夏万宝中,紫禁城第二。最让我着迷的是范仲礼的《溪山行图》。它是一个巨大的框架,一个山顶几乎占据了整个画幅面积的三分之二,结构突兀得让人无语!”范宽(约950-1027年),北宋人,字中正,字钟离。中国古代著名画家,善画山水,重写生。他儒雅古朴,正直不拘小节。其作品多气势磅礴,境界浩瀚,气势磅礴,气势磅礴,墨韵浓郁,笔力雄厚。晚年居中南、太华,置身于大自然之中,处处如画。他的画风对后世影响很大。第七。元黄公望富春山居图《富春山居图》,长33厘米,宽636.9厘米,纸,墨。此画始于至正七年(1347年),至正十年完成。此画于清顺治年间被焚毁,断为两截。上半卷单独装裱,改名《余山》,现藏浙江省博物馆。被誉为浙江博物馆的“镇馆之宝”。黄公望是黄公望晚年的代表作,元代绘画大家,“元代四大家”之首。也是中国古代水墨山水画的巅峰之作。此卷名画自此流传数百年,历经沧桑。从画上的铭文来看。此画原为无庸禅师所作。一百多年后,明成化年间,为著名画家沈周所购。明万历年间,为大书画家董其昌所有。不过很快就易手了,被吴志摩藏在了宜兴。吴氏传给儿子吴宏宇。吴红玉特地在家里建了富春阁来存放。吴宏宇对这幅画如获至宝。临终时,他要仿效唐太宗下葬《兰亭序》的例子,叫人把这幅画投入火中烧掉作为祭品。好在他的侄子吴子文眼尖手快,又换了一幅画卷,从火中抢回了《富春山居图》,才免于“火葬”。惟此画前半部分已被烧成一寸,从此分为长短两部分。第八。北宋汝窑莲花温碗此碗为十瓣莲花形。整个器物自底至口部厚薄均匀,釉薄不透,釉色呈蓝色,有薄片。全器施釉,圈足内底五钉烧制。指甲尖很细,指甲痕处的泥土呈灰黄色。宋代五大名窑之一,是中国古今最著名的瓷窑。窑址在河南省宝丰县清凉寺,宋时属汝州,故名。汝窑以烧制蓝釉瓷器而闻名。宋人叶羽在《谈斋笔衡》中记载:“今朝定州白瓷不能用,命汝州造青窑器。故河北唐、邓、耀州皆有,汝州为领导人。”汝窑烧制宫廷瓷器的时间大约只有20年左右,大约从北宋哲宗元佑元年(1086年)到徽宗崇宁五年(1106年)。第九。北宋汝窑天青五文水仙盆底刻乾隆御题诗句,汝窑青瓷五文水仙盆为北宋御用瓷器。现藏于台北故宫博物院。高6.9cm,宽23cm,长16.4cm,口径23cm,足径19.312.9cm,重670g。椭圆形盆,宽口,四云形足;围壁薄,底足稍厚。通体施天青釉,非常均匀光滑;釉底边微带淡青色。口沿和釉的棱角呈淡粉红色。裹足烧焦,足底有六道细钉痕,色微带米黄。整器釉面恬静明快,纯洁无纹,据考证为传世绝品。第十。清代。玉白菜「玉白菜」一直是台北故宫博物院的超人气明星。居国宝榜之首。与“肉形石”一样,它“常年开放”。故宫不敢随意更换展品即使国外有大型博物馆想借展品,故宫也拒绝。不少岛内外游客进入故宫,首先问的是“瑞玉白菜”存放在哪里。“玉白菜”一体成型,深受人们喜爱。翠绿色的菜叶上有两只小虫。较大的是一只后腿细长的螽斯,在它上面较小的是一只蝗虫。仔细观察螽斯头部突出的两根胡须。虽然不是很明显,但如果从左边仔细看,确实可以发现左边的那根距离脑袋少了一公分左右,但是长胡子的后半段还是依附在叶子上的。“菜花白菜”原为清代永和宫的摆设器。相传是光绪贵妃锦妃的嫁妆之一。卷心菜寓意天真纯洁,翠绿的叶子上刻着两只螽斯,象征多子多孙,祈求子孙多子。玉雕师利用玉石天然的色泽分布,雕琢出一颗颗新鲜的白菜。

以上就是关于台北故宫博物院和北京故宫博物院的异同?的知识,后面我们会继续为大家整理关于台北故宫博物院的知识,希望能够帮助到大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