印度童婚现象,揭开印度童婚的真相
对于印度童婚现象,揭开印度童婚的真相,很多网友还不是很明白,今天艾巴小编收集了这方面的知识,就将其分享出来。
结婚大全
:印度童婚始于吠陀时期,已有数千年历史。所以对于普通人来说,如果一个女孩十二岁还没有结婚,会被认为是怪异和不正常的。那么,这种想法存在的原因是什么呢?今天,小编演讲的主题是“印度童婚的真相”。我们来看看吧!
“早婚”在中国旧社会曾经风靡一时,是一种过时的、几乎隐形的早婚现象和习俗。众所周知,在今天的印度,这种早婚的习俗依然盛行。童婚是印度人的一种流行习俗。关于印度的童婚始于何时,众说纷纭。一些人认为它存在于吠陀时期。从公元前1000年左右开始,已经有几千年的悠久历史。如果印度女孩12岁还不结婚,人们会感到惊讶。
在印度西北部拉贾斯坦邦的马尔瓦尔,每年4月底的阿卡蒂节,数万名儿童经常举行集体婚礼。这里的人们普遍认为阿卡蒂节是一年中最吉祥的日子。这一天,在农村,你可以看到“小新娘”和“小新郎”坐在牛车上或列队行进的成年人。去结婚的孩子,有的睡在妈妈怀里,有的坐在父母膝盖上。他们环顾四周,不知道发生了什么事。
成千上万还在父母怀里的婴儿,都嫁给了别的娃娃。这种婚礼和正常的婚姻一样,经过媒人之言,父母之命,最后举行正式的结婚仪式。婚礼也和大人一样3、4岁的孩子穿戴整齐,戴着项链和手镯,在大人的带领下绕着“火焰”走。不会走路的婴儿被放在大型金属托盘里,完成各种婚礼仪式。
印度教僧侣将小女孩举起,放在一个名为“Teri”的看起来像托盘的大圆盘上,然后他将面纱的一端放在新郎的手中。现在两人必须绕着一堆圣火转三圈,以确认他们的结合。僧侣们抱着新娘和新郎走来走去,仪式在乐师们急促的鼓声、咚咚的鼓声和女人们单调而高亢的歌声中结束。
按照习俗,年轻女孩结婚后仍住在父母家。
11.12之后去了婆家,我的未来由婆家决定。她们做着与年龄不符的家务,失去了受教育的机会。经常被婆家指责和责骂。有些人在十几岁时成为了母亲。丧偶女青年不得再婚,不得穿最差的衣服,不得参加任何娱乐活动。她们未来的命运完全掌握在丈夫手中。他们要做很多家务,如果家人稍有不高兴,就会被任意殴打和惩罚。
印度社会贫富差距巨大。很大一部分家庭生活贫困。童婚主要集中在农村地区和城市贫民窟。童婚曾经是印度非常普遍的社会现象。有调查显示,在20世纪30年代初,超过70%的印度女性实际上是在15岁以下结婚的,也就是说,在那个时代,大多数印度女性都是早婚的。即使在印度独立后的1961年,情况也没有大的改善,农村妇女的平均结婚年龄仍在15岁左右。
根据1994年1月9日《印度时报》的报道,Dougla的一个著名村庄有219名居民。这个村子里的新娘不超过12岁。这个村子里的大多数女孩都在10岁前结婚。有的是四五岁的。甚至刚学会独立说话和演奏。村里的成年人把他们的贫穷归咎于他们孩子的婚姻。人们认为婚礼的费用与新娘的年龄成正比,越年轻的新娘需要的费用越少。
举个例子,一个村民和他五岁的女儿结婚只花了5000卢比,这可以算是一场婚礼的最低成本了。早婚导致早育。5、6岁结婚的女孩,15岁成为母亲。每年4月,印度各邦,尤其是北部,都有成千上万的孩子,包括婴儿,完成他们的婚姻。大多数情况下,村民采用集体婚礼的形式。集体婚礼的人数主要看当年的收成情况。一般有6到8对新人办这种婚礼。
1993年4月,大约500名儿童在斋浦尔结婚。拉贾斯坦邦30%的小学生已婚。在拉贾斯坦邦,25%的已婚夫妇年龄在15岁以下。
童婚的习俗严重阻碍了印度社会的进步。鉴于这一严重的社会问题,印度政府决心遏制童婚的陋习。一些州政府已经开始起草法律草案,向政府部门进行婚姻登记,并决心通过法律手段彻底解决童婚问题。
1929年,印度政府通过了《禁止童婚法》,1930年开始实施。但这一法律与印度教徒早婚的传统观念相违背,被认为是反宗教的,因此在实践中是行不通的。1978年,印度政府修改了号码《禁止童婚法》,将女性结婚年龄从15岁提高到18岁,男性从18岁提高到21岁。
然而,在许多山区部落,童婚的习俗仍然盛行。据当地人说,“印度童婚的习俗是印度教经典所提倡的。政府制定的法律可以改变,但宗教经典是永恒的。”童婚难以禁止有着复杂的经济、宗教、历史和社会原因。
其一,经济上的节省。印度有些地方之所以童婚盛行,主要原因还是在于农民经济困难。眼下在印度,姑娘出嫁时女方仍然要付给男方一笔价值不菲的嫁妆。按印度的规矩,女孩越小,男方要的嫁妆就越少;而男孩越小,举行仪式的费用也越少。印度父母希望通过让女儿提前出嫁免去昂贵的嫁妆,而男方也乐得早早给幼子定下终身,省下将来操持排场婚礼的大笔花销。
城市居民尚且如此,对生活贫困的农民来说,儿女结婚更是一个倾毕生之力都难以支撑的负担。在许多农民看来,童婚和集体婚礼仪式比较省钱。据说,童婚和集体仪式每人至少可以省掉两万卢比(合三千元人民币)。因此,许多经济困难的家庭希望早日让未成年的子女结婚。
其二,陈规的沿袭。童婚在印度古代宗教法典中得到过肯定,并作为一种社会习俗沿袭存在了上千年。印度不少古代法典中有大量记载,并肯定童婚,提到女子在月经来之前可以结婚。如《摩奴法典》 明确写道:“30岁的男人应同12岁的幼女结婚,24岁的男子应同8岁的幼女结婚。”史诗《摩诃婆罗多》 中多处记载了童婚习俗。 《梵天往世书》 中甚至提到幼女4岁以后可以结婚。
印度教徒认为,婚姻一种圣礼,是每个人必须履行的神圣职责。几千年来陈陈相因,童婚就构成了一种传统习俗。而对于许多老百姓而言,传统就是法规。
其三,家庭观念的影响。在印度,儿孙们毕竟还是唯一的养老保证。早生孩子意味着养老就有了保障。还有,按照印度教的观念,一个男人去世时,如果有他的女儿和一个孙子在他床边祈祷,那么,这个男人的灵魂由于有过多次生儿育女的痛苦而会得到拯救。陈旧的观念使一些老人极力主张孩子早日结婚,希望能在有生之年看到“四世同堂”的美满结局。
如印度农村有一老太太逼着让她的三个11到14岁的孙子同时结婚,唯一的理由就是因为她自己重病在身,希望去世前亲眼见到她未来的孙媳妇和玄孙。
其四,出于贞节观的安全考虑。在农村地区,女孩通常独自在田野里放牧,容易发生不测。一旦遭到强暴,未婚女孩则极难找到婆家。早婚可给女孩及父母一种安全感。也有人将这种现象归罪于英国人对印度的入侵。为了保护女孩的贞节,人们及早将女孩嫁出去,以避免英国人玷污和破坏她们的贞节。
其五,缺乏严格的行政管理。在印度这么大的国家里,结婚登记实际上是不存在的,“父母之命,媒妁之言”仍是男女青年婚嫁的主要准则。宪法虽然规定了结婚的年龄,但没有行政手段进行法律认可也是枉然。特别是对于那些在偏远乡村举行的集体童婚,政府根本就无法及时获得信息。于是,根深蒂固的童婚陋习得以长期存在和蔓延。
由此看来,要禁止童婚,光靠制定法律是不够的,更重要的是唤醒民众,制造社会舆论,提高妇女的经济和社会地位以及加快整个社会经济的发展,才能从根本上改变这种落后的婚姻习俗。
结束语:纵观历史,无论是哪个国家,对于早婚这种习俗历来就存在,只不过随着思想的进步,生活水平的提高,人们才会更加懂得一些弊端以及不合理之处,渐渐地剔除。如果你对以上印度童婚感兴趣的话,更多相关内容,敬请翻阅星座360文章。
以上知识分享到此为止,希望能够帮助到大家!
推荐阅读
- ppt设置单词配读音,PPT为课件中的单词配上读音
- 固态硬盘安装后如何分区,详解固态硬盘分区方法
- 国6排放的车能加92号汽油吗,国6排放标准实施时间什么时候
- 怎么免费注册iPhone,Apple_ID
- 微信在哪里查看自动扣费项目,手机微信自动扣费怎么查看与关闭
- 2021年中级经济师网上报名(2021全国经济师考试报名入口)
- 现在纯碱价格是多少 纯碱网最新价格报价
- 怎么设置qq背景,如何设置手机qq的聊天背景为默认的背景
- 2021醉酒驾车的处罚标准是什么,醉酒驾驶怎么处罚2022年,醉酒驾车的处罚标准是什么
- 夏普空调维修服务(夏普空调维修)
- 笔记本电脑聚合物电池和锂电池哪个好,修复笔记本聚合物电池的方法与技巧
- 欧冠欧联杯分配名额,欧冠 欧联杯 欧协杯区别(中超积分榜总排名)
- 2020特岗教师报名时间(2020特岗教师报名时间表)
- 树莓派2和树莓派3的区别(树莓派2和树莓派3对比评测)
- 电脑版qq音乐有没有听歌识曲,电脑版QQ音乐如何听歌识曲
- Intel 酷睿2双核 T6570(intel 酷睿2双核 t6500)
- 自动挡的车怎么开详细教程,自动挡的车怎么开
- 经常刷机会对手机硬件有损害吗文章,经常刷机会对手机硬件有损害吗
- 东京奥运会田径破纪录有哪些选手,东京奥运会田径破纪录有哪些
- 2021安徽省农村信用社联合社招聘100人公告(安徽农村信用社招聘网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