艾巴生活网

您现在的位置是:主页>生活 >内容

生活

杭州登革热最新疫情信息公布,登革热的病因有哪些

2023-04-08 14:35:32生活帅气的蚂蚁
许多网友对杭州登革热最新疫情信息公布,登革热的病因有哪些不是很了解,下面让艾巴小编为大家介绍下。2010年10月13日上午-59000杭州市卫计

杭州登革热最新疫情信息公布,登革热的病因有哪些

许多网友对杭州登革热最新疫情信息公布,登革热的病因有哪些不是很了解,下面让艾巴小编为大家介绍下。

2010年10月13日上午-59000杭州市卫计委发布杭州市登革热最新信息。10月11日,杭州新增登革热病例7例。分布:上城区3例,拱墅区1例,下城区、余杭区1例,下沙开发区1例。

截至目前,共报告登革热病例1109例。报告病例分布在拱墅区、下城区257例、上城区185例、西湖区95例、江干区87例、余杭区46例、萧山区43例、下沙开发区27例、滨江区18例、西湖风景区12例、富阳区7例、淳安县2例。其中1092例已痊愈或不再具有传染性,17例正在治疗中,无危重病例,无死亡病例。杭州登革热最新疫情信息发布,新增病例越来越少。

1、隐性感染1例,已划归拱墅区;2、杭州报告了四个病例:江西病例被列为感染的西湖区,嘉兴一例被列为感染的地上城市,嘉兴另一例被列为感染的拱墅区,温州一例被列为感染的地下城市;

3、四例外地病例已回原籍(外地报案):绍兴病例划入拱墅区,嘉兴病例划入拱墅区,金华病例划入拱墅区,湖州病例划入西湖区。

从数字中可以明显看出,新增患者数量大幅减少,但防蚊灭蚊行动不能放松。杭州疾控中心的专家告诉钱江晚报记者,蚊子最喜欢的温度是25到30,蚊子要到11月以后才会躲起来过冬。

一、杭州登革热最新疫情信息公布

传染源:患者和隐性感染者为主要传染源,未发现携带病毒的健康人群。患者在发病前6 ~ 8小时至病程第6天有明显的病毒血症,可感染伊蚊叮咬。疫情期间,轻症患者是典型患者的10倍,隐性感染者占人群的1/3,可能是重要的传染源。虽然丛林山区的猴子和城市的一些家畜有感染登革热病毒的血清学证据,但作为传染源,尚未确定。

媒介:伊蚊。已知有12种伊蚊可以传播这种疾病,但最重要的是埃及伊蚊和白纹伊蚊。广东、广西大部分地区为白纹伊蚊传播,雷州半岛、广西沿海、海南省及东南亚地区以埃及伊蚊为主。伊蚊接触传染性液体一次即可感染,病毒在蚊子体内复制8~14天后具有传染性,感染期可达174天。当传染性伊蚊叮咬人体时,它会将病毒传播给人类。

由于在伊蚊的卵巢中检测到登革热病毒颗粒,推测伊蚊可能是该病毒的储存宿主。

易感人群:新疫区一般易感。1980年广东疫情中,年龄最小的3个月,最大的86岁,但青壮年发病率最高。在流行地区,20岁以上的居民100%能检测到血清中的登革热病毒中和抗体,因此患者多为儿童。

备注:

(1)典型登革热:起病突然,寒战,快速高热(一般24 ~ 36小时39 ~ 40),少数病例有双峰热。少数患者出现头痛、眼球或眶后疼痛、全身肌肉和骨关节疼痛、腰痛和腹痛。极度疲劳,表现不佳。面部潮红、结膜充血、胸背部皮肤潮红、浅表淋巴结肿大、束臂试验阳性。白细胞和血小板减少或正常。一般3 ~ 7天退烧。部分患者可在四肢、胸部和背部出现多形性皮疹,少数有出血倾向。

一般来说,发热持续时间短、轻度头痛和全身疼痛、皮疹少且无并发症者可诊断为轻度典型登革热。

(2)登革出血热:具有典型的登革热临床表现。2-3天后,在四肢、面部、腋窝、粘膜上可见到散在的出血点,迅速合并为瘀斑。病情进展后出现不止一个器官出血,如鼻塞、牙龈出血、消化道、子宫、阴道、尿路等。常见肝肿大,少有黄疸,红细胞体积增加20%以上(血液因血浆溢出和脱水而浓缩,浓缩越差,病情越严重),血小板小于10万/UL。

(3)登革休克综合征:少数登革出血热患者在持续发热或退热后突然恶化,皮肤冷、湿、烦躁,口唇发紫,脉快而弱,脉沉(脉压差为20毫米汞柱或以下),血压下降甚至测不到。休克期一般较短,如不及时抢救可在12-24小时内死亡,病程中还可出现脑水肿,预后不良。但如果能及时正确处理,过了危险期就能很快恢复。

二、登革热的病因有这些

感冒和登革热有什么相似之处?如何区分这两者?让我们互相了解一下。感冒:症状和疫情与登革热相似。感冒的传播与直接接触患者有关,没有皮疹和出血。感冒的主要症状是发烧、流鼻涕、喉咙痛、头痛、全身疼痛、过敏和炎症。

登革热:初期症状可能类似于普通感冒,婴儿可能会有1-5天的发烧、喉咙痛、轻微咳嗽和其他类似感冒的症状。登革热的典型症状更可能表现在年龄较大的儿童或成人身上。疫区病人发烧38以上,加1。剧烈头痛、眼眶后部疼痛、骨关节或肌肉疼痛。2.发烧3-4天后身上出现红疹。3.发病时全身发痒。如果出现上述三种症状之一,即使是疑似登革热病例,也需要在24小时内到医院检查。

通常登革热的临床表现为发热、长皮疹、淋巴结肿大、剧烈头痛、眼球后颅窝疼痛、全身肌肉酸痛或关节痛,故又称“骨裂热”。

首次感染登革热通常不会造成严重后果。如果感染了与上一种不同的病毒,很容易导致出血性登革热,甚至登革休克综合征。出血性登革热和登革休克综合征均发生在感染后期,主要是由于血管内壁受侵,导致血管通透性增加,血管外血浆蛋白丢失,从而出现水肿、红细胞浓缩、血小板丢失和出血。

如果患者躁动或嗜睡,体温过低,面色苍白,四肢发冷发紫,尿量减少,呼吸浅,脉快而弱,脉压窄(小于20mmHg),应尽快实施大量输液,维持血容量,纠正酸中毒,维持酸碱水平衡。如果血小板过低导致大出血,可以输注血小板和血浆,应避免使用阿司匹林作为解热镇痛药。

出血性登革热发生血浆渗出的时间,大约是在将退烧时,或退烧后的2448小时内,所以这段时间内,医生与家属需仔细留意病情的变化,以免延误治疗时机。登革热的主要特征是突发高热,患儿在24小时内体温可高达40。在高热的同时,有头痛、眼球后疼痛、全身肌肉疼痛、骨骼和关节疼痛等症状。

有的患儿可伴有恶心、呕吐、腹痛、腹泻,并且可见颜面潮红、结合膜充血和浅表淋巴结肿大。

登革热的发热特点是突然高热,发热持续57天后骤然退热,热退后12天体温可再度升高,这种发热称为双峰热或马鞍热。除发热的突出症状外,患儿在病程中可出现麻疹样皮疹或猩红热样皮疹。有的患儿可出现牙龈出血、鼻衄、咯血、尿血、消化道出血等表现。有的患儿会出现肝、脾和淋巴结肿大。重型登革热甚至会发生消化道大出血和出血性休克。

对登革热的治疗首先应该设法降低体温。在高热时应先采用物理降温,可以用温水擦浴、酒精擦浴、冰袋冷敷、冷盐水灌肠等方法。由于退热药物对有些患儿可能诱发溶血,所以应该谨慎使用。对于高热和中毒症状严重的患儿可以短期使用小剂量肾上腺皮质激素。对高热大量出汗或腹泻而导致脱水的患儿,应该及时补充液体。有出血倾向者要给予安络血、止血敏等止血药物。

以上就是关于杭州登革热最新疫情信息公布,登革热的病因有哪些的介绍,如果想了解更多知识,请收藏本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