艾巴生活网

您现在的位置是:主页>教育 >内容

教育

赤壁赋原文及翻译注释高中,苏轼赤壁赋原文及翻译高中

2023-05-30 18:02:50教育传统的飞鸟
赤壁赋是中国文学史上的一篇经典之作,作者是宋代文学家苏轼。这篇赋以三国时期的赤壁之战为背景,描绘了壮阔的江山和英雄豪情。本文将为大

赤壁赋原文及翻译注释高中,苏轼赤壁赋原文及翻译高中

赤壁赋是中国文学史上的一篇经典之作,作者是宋代文学家苏轼。这篇赋以三国时期的赤壁之战为背景,描绘了壮阔的江山和英雄豪情。本文将为大家介绍赤壁赋的原文及翻译注释,以及苏轼赤壁赋的原文及翻译。

一、 赤壁赋原文及翻译注释高中

赤壁赋原文:

大江东去,浪淘尽,千古风流人物。故垒西边,人道是:三国周郎赤壁。乱石穿空,惊涛拍岸,卷起千堆雪。江山如画,一时多少豪杰。

遥想公瑾当年,小乔初嫁了,雄姿英发。羽扇纶巾,谈笑间,樯橹灰飞烟灭。故国神游,多情应笑我,早生华发。人生如梦,一尊还酹江月。

翻译注释:

大江东流,波涛汹涌,淘尽了千古风流人物。在故垒的西边,人们说的是三国时期周瑜在赤壁之战中的事迹。乱石穿空,惊涛拍岸,卷起千堆雪。江山如画,一时之间有多少英雄豪杰。

回想当年周瑜,小乔初嫁,英姿飒爽。手持羽扇,头戴纶巾,在谈笑间,樯橹灰飞烟灭。神游故国,多情应该嘲笑我,早早地就有了白发。人生如梦,举杯饮酒,赏月江边。

二、苏轼赤壁赋原文及翻译高中

苏轼赤壁赋原文:

壬戌之秋,七月既望,苏子与客泛舟游于赤壁之下。清风徐来,水波不兴。举酒属客,诵明月之诗,歌窈窕之章。少焉,月出于东山之上,徘徊于斗牛之间,白露横江,水光接天。纵一苇之所如,凌万顷之茫然。浩浩乎如冯虚御风,而不知其所止;飘飘乎如遗世独立,羽化而登仙。

于是饮酒乐甚,扣舷而歌之。歌曰:“桂棹兮兰桨,击空明兮溯流光。渺渺兮予怀,望美人兮天一方。”

客有吹洞箫者,倚歌而和之。其声呜呜然,如怨如慕,如泣如诉;余音袅袅,不绝如缕。舞幽壑之潜蛟,泣孤舟之嫠妇。

三人行至桥上,乃翻然惊醒。时已将晓,露华满地。苏子愀然作色,谓客曰:“今夕何夕,见此良人。乎足下瞑目,使心不念。何不尔思?”

客曰:“月明星稀,乌鹊南飞,此景何曾见。我今停杯一问之,人攸否?”

苏曰:“怀良辰以孤往,或植杖而耘耔。登高壮观天地间,大江茫茫去不还。生于忧患,死于安乐。乃是良人,而我为异客,亦已醉了。”

翻译:

壬戌之秋,七月既望,苏轼和他的朋友在赤壁下泛舟游玩。清风徐来,水波不兴。他们举起酒杯,吟诵明月之诗,唱窈窕之章。不久,月亮从东山上升起,在斗牛之间徘徊,白露横江,水光接天。即使只有一根芦苇,也能漂浮在万顷茫茫的江水中。他们感叹这种感觉就像冯虚御风一样浩浩荡荡,不知道它会停在哪里;或者像遗世独立的仙人一样飘飘然,羽化而登仙。

于是他们喝酒,唱歌,扣舷而歌。歌曰:“桂棹兮兰桨,击空明兮溯流光。渺渺兮予怀,望美人兮天一方。”其中一位客人吹着洞箫,倚着歌声和他们一起唱。他的声音呜呜地响起,像是怨恨,像是渴望,像是哭泣,像是诉说;余音袅袅,不绝如缕。他们舞着幽壑中的潜龙,哭泣着孤舟中的寡妇。

三人走到桥上,突然惊醒了。此时已经将近黎明,露水满地。苏轼脸色愁苦,对客人说:“今夜见到这么美好的景色,为什么要闭上眼睛,让心灵不再思考呢?你为什么不想想呢?”

客人说:“月亮明亮,星星稀疏,乌鸦南飞,这样的景象我从未见过。我现在停下酒杯问一下,人们是否都这么感受到了呢?”

苏轼说:“我怀着美好的心情去旅行,或者种植庄稼。登高远望天地之间,大江茫茫无尽头。生于忧患,死于安乐。我是一个异乡人,但我已经喝醉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