艾巴生活网

您现在的位置是:主页>汽车 >内容

汽车

恒大新能源汽车是什么时候成立的? 恒大新能源汽车官网

2023-06-20 17:37:05汽车帅气的蚂蚁
网上有很多关于恒大新能源汽车是什么时候成立的?的问题,也有很多人解答有关恒大新能源汽车官网的知识,今天艾巴小编为大家整理了关于这方

网上有很多关于恒大新能源汽车是什么时候成立的?的问题,也有很多人解答有关恒大新能源汽车官网的知识,今天艾巴小编为大家整理了关于这方面的知识,让我们一起来看下吧!

内容导航:

一、恒大新能源汽车是什么时候成立的?

二、恒大汽车狠起来,连自己都骗?

一、恒大新能源汽车是什么时候成立的?

恒大新能源汽车(广东)有限公司成立于2019年1月28日。

法定代表人为刘军,公司经营范围包括:汽车零部件及附件制造(不含汽车发动机制造);技术进出口;进出河道的货物受敌方进出限制(加盟商独家控制的货物除外);汽车充电模块销售;汽车销售;汽车零部件批发;环保来自技术咨询和交流服务;企业自有资本投资;节能技术拥有强大的咨询和交流服务;汽车零部件零售;工程技术咨询服务等等。t01b9ccb693b4157961.png

基本信息9月9日,恒大全球新能源汽车研究院启动全球招聘,计划招聘800360名专家和技术精英,均为新能源汽车行业顶尖专家。他们的工作地点遍布中国、瑞典、德国、英国、荷兰、奥地利、意大利、日本、韩国等九个国家。

秉承“核心技术必须走在世界前列,产品质量必须世界一流”的发展定位,打造了新能源汽车全产业链,涵盖整车制造、电机电控、动力、电池、汽车销售、智能充电、共享出行等领域,在各个季节的关键环节都拥有领先的核心技术。

我们将实施培训西方和预见未来危险的全球一体化研发模式,并在全球9个陷入困境的国家提供协调一致的研发。我们在瑞典和中国拥有广州、上海、天津、沈阳等多个高端制造基地,打造高品质的“恒驰”全系列手表和上衣。

二、恒大汽车狠起来,连自己都骗?

沉寂许久的恒大再度“雷霆出击”。3月23日,恒大在港交所发布公告称,如果不能获得新的流动资金,集团可能面临停产风险。

为了缓解资金压力,其瑞典子公司NEVS宣布启动“冬眠计划”,实际上是大规模裁员。未来半年计划裁员320人,占员工总数的近95%。惨卖完之后,重头戏来了,恒大摊开双手,向资本市场寻求290亿融资,度过这个难关。换句话说,不是我不称职,而是钱烧光了。给我钱和足够大的梦想。

公告显示,去年10月底交付的恒驰5,至今只交付了900辆,但恒大在预售阶段曾宣称这款车订单超过3.7万辆。900/37000,谁在说谎?恒大造车,贼凶。

2019年8月,恒大正式发布恒驰汽车。不到两年的时间,2021年4月,这个初出茅庐的“地产大亨”在上海车展发布了“恒驰九子”,涵盖了从A到D的各个级别,以及轿车、轿跑、SUV、MPV、跨界车等乘用车车型,不仅品类齐全,而且造型各异。光是许家印的KPI就能吓死人。恒大将力争在三到五年内成为全球最大、最具实力的新能源汽车集团。

从零开始,一口气发布了9款新车,这在整个汽车行业是史无前例的。但比发布新车更让恒大担心的是,如何证明自己不是靠PPT造车的“骗子”。徐老板觉得这件事简单明了,砸钱就能解决。

首先是生产资质。2019年1月,恒大宣布以9.3亿美元收购NEVS 51%股权,2020年6月完成全资控股。NEVS中国子公司国能新能源拥有新能源汽车生产资质和工信部新建乘用车生产资质,在天津拥有研发中心和工厂生产线。有了造车资质,恒大就大手笔的自己建厂了。

2021年6月,恒大新能源汽车广西基地一期项目随即开工建设,位于李玲工业园区,占地1260亩,总投资50亿元(首批计划12亿元)。计划年产10万套纯电动乘用车车身及零部件总成。资质和工厂都有,产业链秉承的是“能买就买,不能买就合作”的土豪宗旨。

在车辆研发的最后,恒大先后与15位海外顶级设计师签署合作协议,并购买了德国本特勒和FEV的底盘,据说是全球唯一的新能源3.0底盘。至于零部件供应商,恒大更是“不合作”,只有麦格纳、博世、大陆、ZF、舍弗勒、哈斯特德、福耀玻璃等一线品牌可以成为“客人”。

于是,到2021年,恒大斥资474亿元购买了包括轮毂电机、动力总成、底盘结构等知识产权和技术。通过不断的“买中买”。其中,仅在车辆R&D和设计、动力电池、自动驾驶和智能网联方面的投资就达249亿元。

要知道,蔚来汽车上市至今才融资700亿。就在其他新生力量还在5亿10亿奋力前行的时候,我怕恒大一挥手就哭了。总结一下,恒大快速推广的“秘诀”就是:通过圈钱的方式快速扩充人力,这似乎和恒大地产的思路一模一样,就是不惜一切代价花钱先把地占了,这样只要盖了楼,卖了就能回血,然后再建新楼实现受益利益。

但是,造车不同于卖房。这不是简单的花钱创造一个不错的产品的问题。“野蛮圈地”显然不适用于造车这样的精细化行业。让徐老板意识到这一点的,可能是恒驰5的量产。作为恒大首款量产车型,徐老师的KPI原本是“努力三个月,实现恒驰5量产”。但恒驰5多次“跳票”,一拖再拖。

2020年,恒大汽车总裁刘永卓表示:恒驰产品计划2021年上半年投产试产,2021年下半年力争量产。2021年,他的说法变成了:新车将于2021年第四季度开始试产,次年大批量交付。2022年,徐老板承诺的恒驰5是2022年6月22日量产,但由于疫情原因也叫2022年9月20日。

一辆车在反复的“承诺、失信、再承诺”中“摇摆”了近两年。就连威马CEO沈晖当时也忍不住直接在微博里发了一句俏皮话:“恒大就是缺车”。直到2022年10月29日,恒驰5正式交付。新车定位为纯电动紧凑型SUV,CLTC工况综合续航里程602公里,全系车型售价17.9万元。

无论如何,恒大最终还是如约保住了一辆车,但这款自称“30万内最好的纯电动SUV”,交付后问题频发,就像一个“诞生”的半成品。有用户吐槽恒驰5车屏幕文字重叠,刹车还伴有异响。当表显示还剩12公里时,车辆突然崩溃。更尴尬的是所有的辅助驾驶都用不上。此外,恒驰5还存在座椅通风打不开、座椅加热关不了、续航严重缩短等问题。

质量控制问题最直接的反映就是缺乏供应链的控制能力。不考虑技术迭代,当所有的技术生产环节都外包出去,既没有对危机的风险估计,也没有解决问题的快速反应,那么汽车这个庞大的制造系统中任何一个微小的弱点都是致命的。

成本也受制于供应链。不了解自研技术,就没有议价能力。有钱的时候可以“无脑燃烧”。一旦你没有足够的资金支撑,就会像第一块倒下的多米诺骨牌。其实恒大的狂热和无所畏惧远比想象中糟糕。

财报显示,2018年至2020年,恒大净亏损分别为14.28亿元、49.47亿元和76.65亿元,逐年增加。与此同时,恒大汽车有限公司负债总额不断飙升,2018-2020年分别达到228亿元、947亿元、1559亿元,难以承受。2021年8月,恒大汽车宣布出售部分项目和资产,以偿还债务。更难的是,恒大母公司也风雨飘摇,无力进一步为造车“输血”。

也就是说,恒大在量产前负债累累,但依然凭借着一种强烈的赌徒思维,将有限的资金和资源全部投入到第一款量产车上,企图通过押宝一款车给资本市场打一针兴奋剂,拓宽融资渠道,同时有望通过后期卖车快速回血。恒大急得什么都顾不上了。

这也解释了为什么其他8款恒驰车都是还未正式开发,摆上展台上的仅是一个“没有悬挂,没有底盘”的外观架子的模型;解释了恒驰5预定订单3.7w背后,存在大量的经销商「刷单」行为;解释了恒大明知天津工厂里,宝能遗留下来的都是老旧的生产设备,根本不足以达到当下的工业化生产标准,却依旧毫无犹豫投产了首款量产车.

或许,结果连恒大也知道。

恒驰5汽车在首批交付100辆后,即迎来了品控失守的危机,而传言唯一有生产资质的天津工厂也出现裁员停工现象。

回到开头,截至3月23日公告发布,6个月的时间,恒驰5总共交付了900辆,恒大汽车就又以「流动性风险」为由出来要钱了。

2021年前后,新能源车迎来了热钱流入的黄金时代。

一大批跨界企业熙熙攘攘皆为利来,百度、小米、华为、大疆科技、滴滴等厂商以各种身份纷纷进入智能汽车市场,甚至连360这样的安全公司也要来横插一脚。

但这期间终究是雷声大雨点小,在一段时间的野蛮生长后,大家各自选择赛道,有的选择成为电动汽车零部件供应商,有的提供智能化解决方案,还有的最终被证明为一场闹剧。

而恒大造车在这一场场轰轰烈的「扩张」中充满了戏剧性,从开始的财大气粗,撸起袖子加油干,大干特干,企图干翻这苍穹宇宙,到最后和它的商品楼一样,难以避免的「烂尾」,于是仓促到给出一个可能连自己都不满意的产品。

这似乎从来是一个资本的故事,从头至尾与「造车」关系不大。

在这一过程中,恒大汽车或许有一百次机会可以停下来看看,弥补自己的技术,提升供应链把控,细心打磨一下产品,但它没有,在资本的驱迫下,它依旧选择了蒙眼狂奔,为自己编造了一个个虚浮的谎言。

但市场的反馈向来真实而残酷。

你骗骗我,我只能头也不回。

【本文来自易车号作者电动湃,版权归作者所有,任何形式转载请联系作者。内容仅代表作者观点,与易车无关】

以上就是关于恒大新能源汽车是什么时候成立的?的知识,后面我们会继续为大家整理关于恒大新能源汽车官网的知识,希望能够帮助到大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