艾巴生活网

您现在的位置是:主页>科技 >内容

科技

电动机控制的一般原则有哪些_电动机的控制原则有哪些

2023-10-03 22:47:02科技帅气的蚂蚁
电机控制的一般原理可以概括为:行程控制原理、时间控制原理、速度控制原理、电流控制原理。一、冲程控制原理根据生产机械运动部件的行程或

电动机控制的一般原则有哪些_电动机的控制原则有哪些

电机控制的一般原理可以概括为:行程控制原理、时间控制原理、速度控制原理、电流控制原理。

一、冲程控制原理

根据生产机械运动部件的行程或位置,通过位置开关来控制电机的工作状态,称为行程控制原理。行程控制原理是生产机械电气自动化中应用最广泛、最简单的动作方式原理。

二、时间控制原理

利用时间继电器以一定的时间间隔控制电机的工作状态,称为时间控制原理。比如在电机的降压启动、制动、变速过程中,利用时间继电器以一定的时间间隔改变线路的接线方式来自动完成电机的各种控制要求。这里切换时间的控制信号由时间继电器发出,根据生产工艺要求或电机启动、制动、变速过程的持续时间来调整切换时间。

三、速度控制原理

根据电机的速度变化,利用速度继电器等电器来控制电机的工作状态,称为调速原理。反映速度变化的电器有很多种。直接测量速度的电器有:速度继电器、小型测速发电机;如果是间接测量电机转速,则DC电机是通过其感应电动势来反映,由电压继电器控制;对于交流绕线异步电动机,转子频率可以用频率继电器来反映和控制。图4.3-1所示的电机低速脉动控制电路属于速度控制。

其工作原理如下:

图4.31电机低速脉冲控制电路

首先,打开QS的电源开关。当按下启动控制按钮SB1时,中间继电器KA1、的接触器KM通电,电机开始运转。当电机转速上升到速度继电器SR的动作速度时,SR的常闭触点断开,使KM失电,电机失电。但当电机转速自然下降到速度继电器SR的复位速度时,SR的常闭触点再次闭合,使KM再次通电,电机再次启动。如此不断重复,实现电机低速脉动旋转。

四、电流控制原理

根据电机主电路电流的大小,利用电流继电器来控制电机的工作状态,称为电流控制原理。如图4.3-2所示,机床夹梁机构的自动控制电路按电流原理控制。它由行程控制原理和电流控制原理组成。其中,位置开关SQ用于检查夹紧和松开,电流继电器KA用于根据电机电流检查夹紧力。

其工作原理如下:首先打开电源开关QS,当横梁处于松弛状态时,夹紧机构的螺母滑块3运动到左端极限位置。此时,位置开关SQ处于按压状态,触点SQ1-1闭合,SQ1-2断开。此时按下夹紧按钮SB1,接触器KM1的线圈通电,其触点动作,夹紧电机M开始正转,通过减速机构带动滑块向右移动。在电机启动的瞬间,较大的启动电流会使电流继电器KA动作,其常闭触点断开。但是,由于SQ1-1常开触点因压力而闭合,KA触点断开不会影响KM1的通电动作。当滑块向右移动一定距离时,位置开关SQ复位,但此时电机已经启动,KA的常闭触点已经再次闭合,KM1线圈仍然通过KA的常闭触点和KM1的常开触点通电,滑块继续向右移动,使杠杆1、2转动,开始夹紧过程。随着夹紧力的增大,电机定子绕组的电流也相应增大。当电流继电器KA的整定电流增大时,KA动作,其常闭触点断开,KM1线圈失电接触,电机停止运转,夹紧自动停止。

当需要测试时

图4.32机床横梁夹紧机构自动控制线

在图4.3-2所示的箝位控制电路中,与KA常闭触点串联的KM1常开辅助触点有两个作用:一是防止箝位动作完成后SB1被按下时KM1再次通电;第二,当位置开关SQ的位置调整不当时,可以避免因电机反复启动而导致KM1主触头烧损或熔焊的现象。假设KM1常开触点没有串联,当SB1被按下时,KM1就会通电,电机正转带动滑块向右移动。如果SQ位置调整不当,虽然滑块3已经移出SQ,SQ触点复位,SQ1-1关断,但电机主电路的启动电流还没有下降到KA的释放值,那么KA的常闭触点仍然关断,导致KM1失电,此时夹紧机构没有夹紧。为了使夹紧机构继续工作,必须再次按下SB1,使KM1线圈再次通电,启动电机使KA动作,电机再次停止。如果电机反复启动,过大的启动电流会导致KM1主触点烧焦或焊接。对于KM1常开触点,如果SQ位置调整不当,当滑块移出SQ并停止时,再次按下SB1时,KM1无法通电,因为KM1常开触点断开。只有在SQ位置调整后,电机才能重新启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