艾巴生活网

您现在的位置是:主页>科技 >内容

科技

光度计校准为什么要分四级 气溶胶光度计校准规范

2023-04-22 05:46:27科技帅气的蚂蚁
网上有很多关于光度计校准为什么要分四级的问题,也有很多人解答有关气溶胶光度计校准规范的知识,今天艾巴小编为大家整理了关于这方面的知

网上有很多关于光度计校准为什么要分四级的问题,也有很多人解答有关气溶胶光度计校准规范的知识,今天艾巴小编为大家整理了关于这方面的知识,让我们一起来看下吧!

内容导航:

一、光度计校准为什么要分四级

二、气溶胶与飞沫的区别是什么?

光度计

一、光度计校准为什么要分四级

的校准应分为四级,以区分仪器的性能。如波长最大允许误差、波长重复性、透过率最大允许误差、透过率重复性、杂散光等。仪器等级越高,精度越高,重复性越好。但如果试验方法明确要求必须使用哪个水平,则应满足试验方法要求。光度计校准是对一种称为分光光度计的科学仪器进行校准,以确认其正常工作的过程。

二、气溶胶与飞沫的区别是什么?

飞沫大小一般为1至5毫米,在距离传染源1至2米的空间内传播,属于近距离传播。气溶胶更小(一般0.1毫米及以下),长时间悬浮在空气中并随空气迁移,传播距离可达数百米甚至更远,增加了非接触传播的风险。

气溶胶是人在说话、大笑、唱歌等过程中排出的一种液滴。粒径一般在0.1毫米以下,从人体呼出后迅速蒸发(1秒内甚至数十毫秒),形成液滴核(粒径几微米),液滴核长时间悬浮在空气中,随空气迁移,传播距离可达数百米甚至更远,增加了非接触传播的风险。

飞沫大小一般为1至5毫米,在距离传染源1至2米的空间内传播,属于近距离传播。与液滴相比,气溶胶更小,传播更远。哪些操作会产生气溶胶?根据世卫组织此前发布的临时指导文件《怀疑发生新型冠状病毒感染时医疗机构的感染预防和控制》,气管插管、无创通气、气管切开、心肺复苏、插管前人工通气、支气管镜检查等操作都会产生气溶胶。

国家卫生健康委员会官方微信“健康中国”今日发表文章称,新冠肺炎仍是一种主要通过飞沫和接触传播的疾病,气溶胶传播只有在一些特殊情况下才会发生,如临床气管插管等专业医疗操作。如果是在常规的临床护理和一般的工作生活条件下,通过正确佩戴口罩对飞沫传播采取防护措施,足以保护广大公众免受感染。

空气中有新冠肺炎吗?还能开窗通风吗?国家卫生健康委员会官方微信“健康中国”今日发表文章称,新型冠状病毒可通过呼吸道飞沫传播。然而,液滴移动的距离很短,不会在空气中漂浮很长时间。由此看来,在日常的通风环境中,空气中一般不会出现新型冠状病毒。因此,建议每天至少开窗通风两次,这是降低感染风险的有效措施,但提醒大家注意保暖。如何预防气溶胶传播?

《怀疑发生新型冠状病毒感染时医疗机构的感染预防和控制》指出,一些产生气溶胶的操作会增加冠状病毒(SARS和MERS)传播的风险。为防止气溶胶产生操作的空气传播,应确保进行这些操作的医务人员1、在充分通风的房间内操作,即空气流速至少为每个病人160升/秒的自然通风房间或每小时换气至少12次的负压房间,使用机械通气时可控制气流方向;

2、使用防颗粒物口罩时,防护程度至少应满足国家职业安全健康研究所认证的N95、欧盟FFP2标准或等效标准。使用一次性防颗粒物口罩时,要检查密封性是否良好。注意,如果佩戴者有胡须,呼吸器可能不合适;3、保护眼睛(即使用护目镜或防护面罩);

4、穿戴干净无菌的长袖长袍和手套。如果长袍不耐液体,医务人员在进行预计会产生大量液体并可能渗入长袍的手术时,应使用防水围裙;5、将房间内的人数限制在患者护理和支持所需的绝对最低限度。哪些病毒可以通过气溶胶传播?

新型冠状病毒是否可以通过气溶胶传播还没有得到证实,但是已经发现的很多病毒性疾病都可以通过气溶胶传播,比如SARS病毒,它也是一种冠状病毒。

气溶胶是一种胶体,以空气为分散体系,通过气溶胶传播病毒是病毒在空气中传播的主要途径。在中国疾病预防控制中心的《现场应急工作安全手册》(2008年版)中,区分了空气传播和飞沫传播,以及必要的防护措施。其中,空气传播是指当易感人群吸入带有传染源的空气时,一些直径小于5微米的病原体(如结核、麻疹、水痘)可以漂浮在空气中而被感染。

为防止空气传播感染,应在标准预防措施的基础上增加以下预防措施:将患者置于负压病房;进入房间前必须戴防护口罩,必要时让患者先戴口罩。液滴的直径一般大于5微米,它们通常不会溢出超过一米。

早在1月22日,卫健委发布的《医疗机构新型冠状病毒感染防控技术指南(第一版)》就已经提到医务人员应如何实施个人防护,包括佩戴护目镜或口罩、穿长袖隔离衣防止体液渗入等。进行手术时(气管插管、无创通气、气管切开术等。)可能对疑似患者或确诊患者产生气溶胶。

知道君搜索了官网,中国疾病预防控制中心的数据,已经确认很多病毒可以通过气溶胶传播,包括SARS和诺如病毒。一、SARS冠状病毒只感染脊椎动物,与人和动物的多种疾病有关,可引起人和动物的呼吸道、消化道和神经系统疾病。2003年发现的非典型肺炎病毒就是其典型代表。

SARS病毒在室温24的尿液中可存活至少10天,在腹泻病人的痰液和粪便中可存活5天以上,在血液中可存活15天左右,在塑料、玻璃、马赛克、金属、布、复印纸等物体表面可存活2-3天。SARS的潜伏期通常限于2周,一般为2 ~ 10天左右。人一般都是易感的。SARS患者是主要传染源,症状明显的患者传染性更强,潜伏期或治愈期的患者传染性不强。

目前已证实的传播途径包括“人与人”的近距离呼吸道飞沫传播、气溶胶传播和手与手的接触传播;“动物-人类”灵猫/蝙蝠-人类(可能)。但同样由冠状病毒引起的中东呼吸综合征(MERS)不会通过气溶胶传播。2012年,沙特首次确诊MERS,死亡率约为35%。与SARS病毒相比,MERS病毒的传播途径要少得多,主要是:“动物-人”单峰驼-人(可能)和“人-人”密切接触(有限)。

二、诺如病毒腹泻(肠胃炎)是由诺如病毒引起的常见急性肠道传染病。该病毒的传播途径很容易实现,主要通过被污染的食物和水,但也通过接触患者的排泄物和呕吐物、被污染的手、物体和器具以及呕吐产生的气溶胶。暴发多发生在学校、幼儿园、医院、养老院、工厂、大型游轮等人员密集场所,国外也有飞机上暴发的报告。

诺如病毒可随患者粪便、呕吐物排出,造成环境污染,并可在物体表面、污水、垃圾、地表水、食物等外界环境中长期存活。感染诺如病毒后48小时内常出现呕吐、腹泻等急性胃肠炎症状,呕吐症状较为常见,故又称“冬吐病”。病程一般为2-3天,预后良好。三、汉坦病毒(流行性出血热)

流行性出血热,国际上又称为肾综合征出血热,是由鼠传播、汉坦病毒引起的严重急性传染病,临床上以发热、出血和肾损害为主要特征。此病发病急,进展快。如不及时治疗,可导致死亡,尤其是姬鼠携带的汉坦病毒感染,住院患者死亡率可高达10%。

周围有感染汉坦病毒的啮齿动物,然后人感染流行性出血热。感染汉坦病毒的大鼠无症状,持续存在,长期携带病毒,持续解毒。在老鼠的尿液、粪便和唾液中均可检测到该病毒,病毒在肺部的浓度最高。

当含有汉坦病毒的老鼠的尿液和粪便被搅起漂浮到空气中时,人可通过呼吸含有汉坦病毒的气溶胶而被感染;也可以通过接触含有病毒的老鼠的尿液、粪便或巢穴,再接触自己的眼、鼻、口等粘膜而感染;被老鼠咬了也会感染;或者通过被老鼠体表的螨虫等寄生虫叮咬传播。尚未报告人与人之间的直接传播。四、麻疹病毒

麻疹是由麻疹病毒引起的急性呼吸道传染病,是传染性最强的传染病之一。在疫苗出现之前的时代,麻疹在全球范围内传播,是危害儿童生命健康的最严重的传染病之一。麻疹患者是唯一的传染源,病毒可通过飞沫传播,也可通过直接接触感染者的鼻咽分泌物传播,因此人普遍易感。麻疹病毒的传播主要包括:

传染性极强的麻疹病毒通过咳嗽、打喷嚏、与患者密切接触或直接接触患者鼻咽分泌物传播。含有病毒的分泌物通过患者的呼吸和咳嗽排出体外,形成“麻疹病毒气溶胶”。麻疹病毒在空气中或被感染物体表面可保持活性和传染性2小时。患者的感染期一般在出疹前后4天内。

麻疹的流行可以造成众多死亡,尤其是营养不良幼儿的死亡。在已基本灭除麻疹的国家,国外病例输入仍是重要的传染源。

五、肺鼠疫

自然界很多动物都可以感染鼠疫,这些染疫动物都可以成为人间鼠疫的传染源,尤其以啮齿动物(鼠类、旱獭等)为常见,跳蚤吸血也能传播鼠疫。

人类通过猎捕、宰杀、剥皮及食肉等方式直接接触染疫动物时, 细菌可以通过手部伤口进入人体, 经淋巴管或血液引起腺鼠疫或败血型鼠疫。这种直接接触感染甚至可以通过非常细小的伤口形成感染, 如手指的倒刺等。

肺鼠疫患者呼吸道分泌物中含有大量鼠疫菌, 患者通过呼吸、咳嗽时便将鼠疫菌排入周围空气中, 形成细菌微粒及气溶胶,这种细菌悬浮物极易感染他人,造成肺鼠疫暴发。

接触肺部感染的染疫动物,如感染鼠疫的狗、猫等,也可以直接经呼吸道感染,引起原发性肺鼠疫。

当鼠疫菌感染人发展成为肺鼠疫时,即使在疾病早期也有传染性。肺鼠疫人传人的传播方式可造成鼠疫大流行,其波及地区远远超出疫源地范围。

六、其他及细菌性传染病

通过空气传播或者气溶胶传播的病毒还有很多,比如水痘病毒、流感病毒等。狂犬病毒也可能可以通过气溶胶传播,但是通过吸入含有病毒颗粒的气溶胶或通过移植已感染病毒的器官感染狂犬病现象很罕见。有动物实验表明,埃博拉病毒可通过气溶胶传播。尚无流行病学证据支持人际之间通过空气传播拉沙病毒。

此外,一些细菌疾病也可以通过气溶胶传播。比如肺结核、炭疽和白喉。

结核病又叫“痨病”,由结核杆菌引起,主要侵害人体肺部,发生肺结核。肺结核病人通过咳嗽、咳痰、打喷嚏将结核菌播散到空气中,健康人吸入带有结核菌的飞沫即可能受到感染。

炭疽是由炭疽芽胞杆菌引起的一种自然疫源性疾病,牛、羊等食草动物为主要传染源。人类主要通过接触炭疽病畜毛皮和食肉而感染,也可以通过吸入含有炭疽芽胞的粉尘或气溶胶而感染。

白喉是由白喉杆菌所引起的一种急性呼吸道传染病,可通过飞沫、气溶胶、密切接触等途径在人与人之间传播。白喉是疫苗可预防疾病。我国近年来百白破疫苗的接种率维持在95%以上,平均保护时间约为10年。我国2007年至今,未报告白喉病例。

布鲁氏菌也容易通过气溶胶传播,国家疾控中心还通报了2019年兰州兽研所布鲁氏菌抗体阳性事件。

2019年7月24日至8月20日,中牧兰州生物药厂在兽用布鲁氏菌疫苗生产过程中使用过期消毒剂,致使生产发酵罐废气排放灭菌不彻底,携带含菌发酵液的废气形成含菌气溶胶,生产时段该区域主风向为东南风,兰州兽研所处在中牧兰州生物药厂的下风向,人体吸入或粘膜接触产生抗体阳性,造成兰州兽研所发生布鲁氏菌抗体阳性事件。

2019年12月份,兰州大学学生和教职工中陆续检出抗体阳性,超过3000人次。

以上就是关于光度计校准为什么要分四级的知识,后面我们会继续为大家整理关于气溶胶光度计校准规范的知识,希望能够帮助到大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