任脉穴位图解大全,任脉穴位
对于任脉穴位图解大全,任脉穴位,很多网友还不是很明白,今天艾巴小编收集了这方面的知识,就将其分享出来。
任脉穴位任脉穴位任脉上有穴位1个,共24个穴位,分布在面、颈、胸、腹部的前正中线上。主要用于治疗神经系统、呼吸系统、消化系统、泌尿生殖系统的疾病、感冒疾病以及该经络所经过部位的疾病。
任脉穴位:会阴穴、曲谷穴、中极穴、关元穴、石门穴、气海穴、银交穴、神阙穴、水水穴、下脘穴、监里穴、中脘穴、上脘穴、巨阙穴、九尾穴、中庭穴、膻中穴、玉堂穴、自宫穴、华盖穴、旋机穴、天突穴、廉泉穴、承间穴。
任脉穴位图
仁脉穴1、 会阴穴RN1 Hu yn
定位:在会阴部,男性为阴囊根部与肛门的中点,女性为后会阴与肛门的中点。解剖:球海绵体肌中央有会阴浅横肌和深横肌;会阴部有动脉和静脉的分支;还有会阴神经的分支。主治:溺水、窒息、昏迷、疯狂、癫痫、小便困难、遗尿、阴道疼痛、瘙痒、阴道出汗、脱垂、阴道勃起、疝气、痔疮、遗精、月经不调。配伍:与神门同用,治疗癫痫;配水狗治疗溺水窒息;与世轩一起急救和昏迷;配利沟治疗阴部瘙痒疼痛(湿热下陷型);配合回回、百会治疗阴道紧张(中气下陷型);与成山同用,可治疗痔疮脱垂;与关元合用,治疗便秘;与中极合用,治疗遗尿、淋病;与关元合用,可治疗遗精。针灸:直针0.51寸,孕妇慎用;可以采用艾灸的方法。注:任脉与经脉不同,夏督脉与冲脉是在一起的。
2、 曲骨穴RN2 曲骨
位置:在下腹部,当前正中线上,耻骨联合上缘中点处。解剖:腹部白线上;有腹壁下动脉和闭孔动脉分支;髂腹下神经有分支。主治:小腹胀满,淋漓,遗尿,疝气,遗精阳痿,阴囊瘙痒,月经不调,赤白带下,痛经。配伍:与肾俞、枳实、大河、关元、命门配伍,治疗阳痿遗精(肾气虚);与膀胱术、肾俞、刺鳅、阴陵泉、理沟合用,治疗阳痿、遗精、黄芪、淋病、外阴瘙痒、湿疹、带下(湿热下注)。与中极、关元、肾俞合用,治疗肾虚遗尿、小便不利。与关元、命门、阴交(针补法或艾灸)配合治疗宫寒不孕、痛经。针灸:针刺膀胱0.51寸。针灸宜在排尿后进行;可以采用艾灸的方法。注:壬脉与足厥阴相会。
3、 中极穴RN3 中极
位置:在下腹部,前正中线上,脐下4寸。解剖:腹部白线上,深部是乙状结肠;有腹壁浅动、静脉分支,腹壁下动、静脉分支;另有髂腹下神经前皮支。主治:小便不利,溺水失禁,阳痿,早泄,遗精,白浊,偏疝,积痛,月经不调,阴道疼痛,阴道瘙痒,痛经,带下,崩漏,阴道勃起,产后恶露,胎衣。不松弛,还有水肿。
配伍:与大河、肾俞、银交、三阴交、刺鳅合用,治疗阳痿、早泄、遗精、白浊、月经不调、痛经、产后恶露、胎衣不下、阴道紧张等症状(肾气虚型);用银谷、气海、肾俞治疗顽固性溺水;用大敦、关元、三阴交治疗疝气;用水会、三焦树、三阴交、气海、维阳治疗水肿。用中极刺入弯曲的骨头。配合三阴交、地己治疗产后、术后尿潴留;中极托曲骨,与气海、膻中、足三里合,治疗尿潴留(老年人气虚)。针灸:刺0.51寸;可以艾灸。注:足三阴与任脉相会。
4、 关元穴RN4 关元
位置:在下腹部,前正中线上,脐中下3寸。解剖:腹部白线上,深部是小肠;有腹壁浅动、静脉分支,腹壁下动、静脉分支;第十二肋间神经前皮支内侧有分支。主治:中风综合症、倦怠乏力、消瘦、腹痛、霍乱、吐泻、痢疾、脱肛、疝气、便血、血溺、小便不利、小便频数、无尿、遗精、白浊、阳痿、早产等。射精、月经不调、闭经、痛经、白带赤白、带下出血、崩漏、外阴瘙痒、恶露、胎衣不下、口渴、头晕。配伍:与气海、神枢、神阙等配合使用,用于中风急救康复;与足三里、脾俞、公孙、大肠术合用,治疗疲劳、里急后重、腹痛。与三阴交、血海、中极、银交配伍治疗月经不调(冲极、大合、肾俞、磁鳅、命门、三阴交用于治疗男性不育、阳痿、遗精、早泄、尿频、尿频、遗尿(肾阳不足)针灸);与太溪、肾俞合用,治痢疾、黎明腹泻。针灸:刺0.51寸,可灸。注:足三阴与任脉会合处。
5、石门穴RN5(石门)
位置:在下腹部,前正中线上,脐中下2寸。解剖:腹部白线上,深部是小肠;有腹壁浅动、静脉分支,腹壁下动、静脉分支;另有第十一肋间神经前皮支内侧支。主治:腹胀、溢液、脐周疼痛、疝气、水肿、小便不利、遗精、阳痿、闭经、白带、崩漏、产后恶露。配伍:与阴陵泉、关元、银交合用,治疗四肢浮肿、小便不利(肾气不化);与肾俞、三阴交合用,可治疗遗尿。与关元、天枢、气海、足三里合用,可治疗腹胀、腹泻。脐带周围疼痛;配大敦、归来治疝气;用三阴交、代脉穴治疗崩漏、带下。针灸:刺0.51寸;可以艾灸。孕妇慎用。注:手少阳穴。
6、 气海穴RN6 气海
位置:在下腹部,前正中线上,脐中下1.5寸。解剖:腹部白线上,深部是小肠;有腹壁浅动、静脉分支,腹壁下动、静脉分支;另有第十一肋间神经前皮支内侧支。主治:脐周腹痛,水肿坠胀,脘腹胀满,水谷不化,大便不通,泄泻不节,淋淋,遗尿,遗精,阳痿,疝气,月经不调,痛经,闭经,崩漏带下,阴婷,产后恶露,胎衣不愈,内脏气虚,形体消瘦,四肢无力。配伍:与三阴交合用,治疗白浊遗精;与关元合用,治疗产后恶露;配合艾灸关元、高明、足三里治疗喘息气短(气虚);配合关元、命门、神阙等急救中风康复。与足三里、脾俞、胃俞、天枢、上巨虚同用,治疗胃脘胀痛、呃逆、呕吐、消化不良、便秘、腹泻(脾虚);与足三里、合谷、百会合用,可治疗胃下垂、子宫脱垂、肛门脱垂。针灸:刺0.51寸;可以艾灸。孕妇慎用。注:原点盲点。
7、 阴交穴RN7 阴交穴
位置:在下腹部,前正中线上,脐下1寸。解剖:腹部白线上,深部是小肠;有腹壁浅动、静脉分支,腹壁下动、静脉分支;另有第10肋间神经前皮支内侧支。主治:脐周冷痛,腹部胀满水肿,腹泻,疝气,阴部瘙痒,小便不利,出血,出血,带下,产后恶露,囟门,腰膝痉挛。配伍:配合阴陵泉、代脉穴治疗白带赤白;与子宫穴、三阴交配合治疗月经不调、崩漏。与大肠舒、曲池合用,治疗脐周疼痛;与天枢、气海合用,可治疗腹胀、肠鸣、崩漏。腹泻。针灸:刺0.51寸;可以艾灸。孕妇慎用。注:任、冲、少阴之会。
8、 神阙穴RN8 神曲
位置:在腹部正中,肚脐中央。解剖:脐窝中部,深部为小肠;有腹壁下动、静脉;第十肋间神经前皮支内侧有分支。主治:中风、虚脱、肢冷、晕厥、癫痫、乏力、脐周腹痛、浮肿坠胀、脱垂、腹泻、便秘、小便失禁、淋证、妇女不孕等症。配伍:与三阴交合用,治五淋;与公孙、水水、天枢、足三里同用,治疗痢疾、便秘、脐周腹痛(脾肾不和);与长强、气海、关元合用,可治疗肾虚脱垂、小便失禁、不孕等症。综合症;神阙(隔盐灸)配合关元、气海(重灸)治疗中风综合症。针灸:禁止针灸;允许艾灸。
9、 水坠穴RN9 水分
定位:在上腹部,前正中线上,脐上1寸。解剖:腹部白线上,深部是小肠;有腹壁下动静脉分支、腹壁下动静脉分支、第八、号第九肋间神经前皮支内侧支。主治:腹痛、腹胀、肠鸣、腹泻、胃部不适、水肿、小儿囟门、腰椎强直。配伍:与天枢、地极同用,治疗腹水;与内关合用,治疗恶心呕吐;与中风、曲拳合用,治疗脐痛;与脾俞、三阴交合用,可治疗水肿。针灸:刺0.51寸;可以艾灸。
10.下湾点RN10 下湾
位置:在上腹部,前正中线上,脐上2寸。解剖:腹部白线上,深部为横结肠;腹壁上下动、静脉交界处有分支;第八肋间神经前皮支内侧有分支。主治:胃脘疼痛,腹胀,呕吐,呃逆,消化不良,肠鸣,腹泻,肿块,肿块。配伍:与天枢、气海、关元、足三里(配合针灸)合用,治疗急性菌痢。针灸:刺0.51寸;可以艾灸。注:足太阴与任脉会合。
11. 监力穴RN11 监力
位置:在上腹部,前正中线上,脐上3寸。解剖:腹部白线上,深部为横结肠;腹壁上下动、静脉交界处有分支;第八肋间神经前皮支内侧有分支。主治:胃脘痛、腹胀、呕吐、食欲不振、肠痛、水肿。配伍:与内关同用,治疗胸痛;与水混合可治疗腹部水肿。针灸:刺0.51寸;可以艾灸。
12. 中湾点RN12 中湾
位置:在上腹部,前正中线上,脐中上4寸。解剖:在腹部白线上,深部是胃的幽门部;腹壁有上动脉和静脉;第八肋间神经前皮支内侧有分支。主治:胃脘痛,腹胀,呕吐,呃逆,胃部不适,吞酸,纳差,消化不良,疳积,腹胀,黄疸,肠鸣,泄泻,便秘,便血,胁痛,劳倦吐血,哮喘,头痛,失眠,心悸,心悸,烦躁,狂躁,癫痫,尸惊,惊风,产后出血。配伍:与百会、足三里、神门同用,治疗失眠、烦躁;与膻中、天突、风龙合用,治疗哮喘。与梁丘、下巨虚合用,治疗急性胃肠炎。与肝俞、太冲、三阴交、公孙同用,治疗胃十二指肠球部溃疡;与丸、凉门(电针20分钟)配合治疗胆道蛔虫症。与阳池、奇门、子胡(针灸相结合)配合使用,治疗腰痛、痛经、月经不调。 (子宫不规则);配气海、足三里、内关、百会治疗胃下垂。针灸:刺0.51寸;可以艾灸。注:胃经目穴、八会穴府腑会、手太阳、少阳、足阳明、任脉会。
13. 上湾穴RN13 上湾
位置:在上腹部,前正中线上,脐中上5寸。解剖:在腹部白线上,深部为肝脏下缘和胃幽门;腹壁上动脉、静脉有分支;分布有第七肋间神经前皮支内侧支。主治:胃脘疼痛,腹胀,呕吐,呃逆,纳呆,消化不良,黄疸,泄泻,虚劳吐血,咳嗽痰多,癫痫。配伍:与丰龙配伍,治疗食欲不振;配天枢、中脘,治疗嗳气、反酸、腹胀、肠鸣、腹泻。针灸:刺0.51寸;可以艾灸。注:壬脉、足阳明、手太阳会。
14. 巨雀点RN14 J qu
位置:在上腹部,前正中线上,脐中上6寸。解剖:腹部白线上,深部为肝脏;腹壁上动脉、静脉有分支;分布有第七肋间神经前皮支内侧支。主治:胸痛,心痛,心烦,心悸,晕厥,狂病,癫痫,健忘,胸闷气短,咳嗽上气,腹胀剧痛,呕吐,呃逆,噎食,吞酸,黄疸,泄泻等。配伍:与内关同用,治疗心绞痛;与掌门、合谷、中脘、内关、足三里合用,治疗呃逆;与足三里、膻中、内关、三阴交、心平、心俞合用,治疗急性心肌梗塞。与内关同用,治疗癫痫综合症;用神门治疗失眠健忘。针灸:刺0.51寸;可以艾灸。注:心经穴位。
15. 九尾穴RN15 九尾
位置:在上腹部,前正中线上,胸与剑交界下1寸。解剖:在腹部白线上,腹直肌的起点,深达肝脏;有腹壁上动、静脉分支;以及第六肋间神经前皮支的内侧支。主治:心痛、心悸、心烦、癫痫、惊恐、胸满痛、咳嗽气喘、呕吐、打嗝、恶心、胃痛。配伍:与凉门、足三里合用,治疗胃痛;与三官、足三里合用,可治疗呕吐。针灸:斜向下0.5-1寸;可以用来艾灸。
16. 中亭穴RN16 中亭亭
位置:在胸部,当前正中线上,平第五肋间隙,为胸与剑的交界处。解剖学:胸廓内(乳腺)动脉和静脉的前穿支;第五肋间神经前皮支内侧支。主治:胸腹胀满,呃逆,呕吐,心痛,梅核气。配伍:与鱼附、乙舌合用,治疗呕吐。针灸:平针0.3-0.5寸;可以用来艾灸。
17、 膻中穴RN17 丹中
位置:在胸部,当前正中线上,平第四肋间隙,两乳头连线的中点处。解剖:位于胸骨体上;有胸(乳)内动脉和静脉的前穿支;以及第四肋间神经前皮支的内侧支。主治:咳嗽、气喘、咳唾、脓血、胸痛、心悸、心烦、尿少、噎食、腹胀。配伍:与曲池、合谷(泻法)配伍,治疗急性乳腺炎;配内关、三阴交、巨雀、心平、足三里治疗冠心病急性心肌梗死。中脘、气海治呕吐反胃;与天突治哮喘;配合乳根、合谷、三阴交、少泽、灸膻中治疗产后溢乳。与肺俞、风龙、内关合用,治疗咳嗽、哮喘。与厥阴舒、内关同用,可治疗心悸、心烦、心痛。针灸:平针0.3-0.5寸;可以用来艾灸。注:心包经的募穴,八会穴的气会穴。
18、玉堂穴RN18 玉堂
位置:在胸部,当前正中线上,平第三肋间隙。解剖:胸骨中点有胸内(乳)动脉、静脉的前穿支和第三肋间神经前皮支的内侧支。主治:胸痛,咳嗽,气短,喘息,咽喉肿痛,呕吐寒痰,双乳肿痛。配伍:玉堂图坦中、内关、胸夹脊(T1-5)治胸痹。针灸:平针0.3-0.5寸;可以用来艾灸。
19、自贡穴RN19 自宫
位置:在胸部,当前正中线上,平第二肋间隙。解剖:位于胸骨体上;有胸内(乳)动脉和静脉的前穿支;还有第二肋间神经前皮支的内侧分支。主治:咳嗽气喘,胸胁胀满,胸痛,喉痹,吐血,呕吐,不食不饮。配伍:与玉堂、太溪配伍,治疗呃逆、气短、心烦。针灸:平针0.3-0.5寸;可以用来艾灸。
20. 华盖点RN20华盖
位置:在胸部,当前正中线上,平第一肋间隙。解剖:在胸骨角上;有胸内(乳)动脉和静脉的前穿支;有第一肋间神经前皮支的内侧分支。主治:咳嗽、气喘、胸痛、胁肋痛、喉痹、咽肿。配伍:与芪虎配合使用,可治疗胁肋、肋骨疼痛。针灸:可采用针灸0.30.5寸平面进行艾灸。
21、旋极穴RN21 旋极
位置:在胸部,当前正中线上,突起下1寸。解剖:位于胸骨柄上;有胸内(乳腺)动脉和静脉的前穿支;还有锁骨上神经的前支。主治:咳嗽气喘,胸闷胀痛,咽喉肿痛,胃中积聚。配伍:与燕尾配合使用,可治疗喉炎和咽部肿胀。针灸:平针0.3-0.5寸;可以用来艾灸。
22、天图RN22
位置:在颈部,当前正中线上胸骨上窝的中央处。解剖:左右胸锁乳突肌之间,左右深处为胸骨舌骨肌和胸甲甲肌;皮下有颈静脉弓和甲状腺下动脉分支;深部为气管,再向下,柄后方为无名静脉和主动脉弓;被锁骨上神经前支覆盖。主治:咳嗽气喘,胸中气逆,吐脓血,咽喉肿痛,舌下含急,暴哑,胆气,噎呃逆,羽气。配伍:配定喘穴、鱼脊穴治哮喘、咳嗽;外感咳嗽配膻中、列缺;用内关、中脘治呃逆;与莲泉、涌泉为猛烈的沉默;与凤龙为梅河旗;与绍商、田蓉合用治疗咽喉肿痛;与七舌、合谷合用,可治疗地方性甲状腺肿。针灸:先直刺0.2-0.3寸,然后沿胸骨柄后缘、气管前缘缓慢向下刺0.5-1寸;可以艾灸。注:阴维与任脉相会。注意:此穴针刺不宜过深,也不宜左右刺入,以免伤及锁骨下动脉和肺尖。如果刺破气管壁,针下会有硬而微弹的感觉,患者会出现喉咙发痒、想咳嗽的感觉;如果气管壁被刺破,会引起剧烈咳嗽、痰中带血。若刺入无名静脉或主动脉弓,针下可能有柔软而有弹性的阻力或患者感到疼痛,应立即退针。
23、莲泉穴RN23 莲泉
位置:在颈部,当前正中线上,咽喉上方,舌骨上缘凹陷处。解剖:甲状软骨与舌骨之间,深部为会厌,下部为咽喉、甲状舌骨肌、舌骨肌;有颈浅静脉、甲状腺上动、静脉;颈皮神经、舌深下神经分支。主治:舌下肿痛,舌根急剧回缩,舌纵流涎,舌强,中风失语,舌燥,口干,口舌生疮,骤然沉默,咽喉肿痛,耳聋、咳嗽、哮喘、口渴、无法进食。配伍:与金津、玉液、天土、少商合用,治疗舌强不语、舌下肿痛、舌流涎迟、暴沉默。针灸:直刺0.5-0.8寸,不留针;艾灸是可以的。注:阴维与任脉相会。
24、 澄江站RN24 澄江
位置:位于面部,颏唇沟中央凹陷处。解剖:口轮匝肌和颏肌之间;下唇有动脉、静脉分支;有面神经和颏神经的分支。主治:口眼歪斜,唇紧,面肿,牙痛,牙齿出血,牙龈肿痛,流涎,口舌生疮,暴哑,口渴酗酒,小便失禁,癫痫。配伍:配胃中治疗鼻衄;配风府可治疗头痛、牙痛。针灸:斜针0.30.5寸;可以采用艾灸的方法。注:祖阳明与仁迈之会。
任脉的作用任脉,“奇经八脉”之一,“任”字有责任、滋养之意。共有二十四个穴位,分布在面、颈、胸、腹的前正中线上,“手足三阴经之海”。从会阴穴开始,阴阳相交,任脉与督脉必相交,下接会阴,上接唇部。上行至发际处的曲骨末端,入腹部内部,进入细胞,称为“经海”。任脉为血海,与胃经相交。同时,任脉、督脉、冲脉均发源于会阴。明代《医经小学》中奇经八脉:“任脉起于中极下,上腹部循咽而行血。”,腹痛,胃痛、打嗝、舌肌麻木、疝气。
生理功能:人体阴经调节阴经的气血,即“阴经之海”:任脉走行于腹部正中,腹部为阴,显示为“阴经海”。认为任脉对人体的阴经气有整体、负责的作用。另外,足三阴经与下腹部的任脉相交,手三阴经又通过足三阴经与任脉相通。因此任脉对阴经的气血有调节作用,故有“通纳诸阴”之说。
调经、孕期滋养胎儿:任脉起源于细胞,具有调经、促进妇女生殖功能的功能,故有“任主胎”之说。
症状与主治针灸仁麦穴主要用于治疗下腹、脐、上腹部、胸、颈、咽喉、头面部等局部疾病及相应的内脏疾病。有些穴位功效很强,可以治疗精神障碍。
按摩任脉的功效。中医认为,打通小周天就是疏通任脉、督脉。
任脉位于我们身体正面的正中线上。任脉与督脉相同。也是人体奇经八脉之一。仁的意思是“怀孕和滋养”。它管理人体的阴经,与女性经络、怀孕、胎儿、生产密切相关。
打通任脉的好处治疗男性前壁问题、生殖系统、泌尿系统疾病、脱肛、痔疮、妇科疾病、预防胃肠道疾病:揉会阴穴。会阴穴是任脉的起点,位于前后阴之间。
专治男性前壁疾病:揉曲骨穴。我们来看看耻骨的形状。它是由两个圆连接在一起的弯曲骨,所以称为弯曲骨。前衬有问题的朋友一定在整个弯曲骨,也就是耻骨附近有很多痛点和结节。只要这些结节散了,痛点消失了,前壁的问题就解决了。
强身健体:艾灸关元穴。
避孕、腹胀、调经:按石门穴。是三焦经的穴位。
治疗腹泻、体质虚寒:点按或艾灸气海穴。为小肠经的募穴。
健脾、胃、强体:艾灸神阙穴。神阙穴也是肚脐穴。有些孩子喜欢抠肚脐,所以不要让他们抠肚脐,因为这个区域特别容易感染。艾灸神阙的方法有以下几种。可以躺下来,用艾条直接艾灸肚脐,增强先天力量,也就是免疫力。也可以用姜灸法。也可以把洋葱和盐炒一下,用两个布袋包起来,交替温神。通常,您可能会将胃撞到墙壁、树或家里相对平坦的门楣上。碰撞时要放松,由轻到重缓慢碰撞。
辨浊、利尿、消肿、消除慢性炎症:揉水水穴。水位在肚脐上方一寸处,也就是拇指的宽度。
治疗胃肠疾病:找下脘、监利、中脘、上脘。下脘穴主管小肠的问题,如肠痉挛。监里穴是十二指肠的强穴。中脘在肚脐上方四寸处(四横指三寸,加上大拇指的宽度,四寸)。它也是胃的穴位,特别擅长调理肠胃。上丸还可以治疗胃病。
调心、治疗胃下垂:按摩或艾灸巨阙穴。巨阙是心脏的募穴,对于心脏功能的调节很有好处。
祛心中郁闷:揉九尾穴。鸽子是杜鹃,燕尾是杜鹃的尾巴,相当大。胸部有一块骨头叫剑突,它像杜鹃的尾巴,所以这个穴位就是一个形状像杜鹃尾巴的地方。
调节心血管功能,表达心中郁闷不悦:揉膻中穴。膻中位于两乳头中间。男性比较容易找到,但女性则很难确定,所以要寻找两乳房之间有痛点的地方。此穴是人体的大穴。另外,如果生气、上气不接下气、时不时上气不接下气、咳嗽、气喘、打嗝等,可以加快揉膻中穴的速度。
紫宫主心,华盖主肺,天土主咽喉。对于这些穴位,我们通常可以用手掌根部来按摩。从天突开始,到达鸠尾,就能有一个顺畅的胸口。气的功效。无论你的哪一块颈椎出现问题,都可以在胸骨上找到相应的痛点。如果揉掉前面的痛点,后面颈椎的疼痛就会减轻。它们是相连的。
治疗咽喉、口腔问题:揉练泉穴。
治疗流口水或口干、六神五柱:揉澄江穴。
调理任经时,记住三个要点就够了:一是艾灸肚脐(神阙),补益作用很大;二是用艾灸法。其次,在下面的中脘、气海附近拔罐,可以起到调节脏腑、宁神安神的作用。第三,经常按摩腹部、按揉膻中穴,可以打通任脉,可以使我们的身心一天天好起来。
采用推腹法调任脉时还应牢记三个原则:一是量力而行。推揉时很疼,所以要慢慢揉,不要一上来就生硬地揉,也不要抱着推开的念头。二是循序渐进。今天用一点力,明天再用一点力,逐渐加大力气。第三个更重要,就是坚持。两天后不要停止,它不会有任何作用。
壬脉闭塞易生病《黄帝内经素问固空论》:壬脉有病,男子内结七疝,女子白带肿块。
《黄帝内经素问固空论》:女子不孕,不孕,痔疮,溺水,燥邪。
《黄帝内经灵枢经络》:腹中肌肤实痛,虚痒抓痒(络病)。
《难经二十九难》:若任其为病,则内痛。男为七疝,女为肿块。
《多经平气经八脉病》:苦腹绕脐,下达横骨,切阴中痛。
《中医大辞典》:任脉病变,主要表现为男性内结七疝,女性带下,腹部有肿块。
《中国针灸词典》:任脉病主要表现为泌尿生殖系统疾病及其他疾病。如:下腹疼痛、疝气、带下、月经不调、不孕、小便不利、遗尿、遗精、阴道疼痛、麻风积聚等。
根据上述记载,任经的症状主要与小腹、男女生殖器官和咽喉有关。 “内结”或“内苦结”是指腹部有积结,包括疝气、阴道肿痛、肿块、积聚、小便不利、遗尿、痔疮等。证候过多则见腹痛。虚证时见皮肤瘙痒,气逆时见咽干,这些都与经络的运行有关。后人认为,其主要症状有腹泻、痢疾、咳嗽、咽肿、膈冷、胃脘痛及产后病等。
此经发生病变时,主要表现为男性内结疝、女性带下、腹部结块等。
患有任脉疾病的人会出现以下症状:遗尿、遗精、腹胀、胃痛、打嗝、舌肌麻木、各种疝气疾病、女性容易出现白带、女性腹部有肿块。
以上知识分享到此为止,希望能够帮助到大家!
推荐阅读
- jeep指南者2014款进口,2020款指南者的尺寸多少
- 穿越火线枪战王者静步,cf手游枪战王者静步怎么使用
- 怎么查询一年前的通话记录,如何查询一年以前的通话记录
- 纸境Tengami软件介绍(纸境Tengami)
- 北海北部湾广场简介
- 车载低音炮哪一种效果好,车载低音炮哪个好,如何挑选车载低音炮
- 王者荣耀等级经验怎么快速提升,王者荣耀怎样快速获取升级经验
- 自制手写笔,DIY自制手机触摸屏手写笔
- 怎样查询药品医保编码,怎样查询药品真伪
- 汽车制动是什么意思,行车制动器的作用是什么意思
- 上海周边自驾二日游简介
- 海贼王巨人战争2完整版软件介绍(海贼王巨人战争2完整版)
- 为什么aj1被nba禁止 AJ1禁穿风波,你确定真的发生过吗
- 怎么在淘宝上卖东西比较快,怎么在淘宝上卖东西
- 身上有跳蚤怎么办,人身上有跳蚤怎么办
- 去台湾旅游要多少钱简介
- 和平精英国际服怎么下载电脑,和平精英国际服怎么下载
- 笔记本突然没有声音怎么办,笔记本突然没声音了怎么办
- 转子发动机,转子引擎为什么禁赛
- yy动态qq表情包大全软件介绍(yy动态qq表情包大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