艾巴生活网

您现在的位置是:主页>教育 >内容

教育

洛神赋图,传为东晋顾恺之的画作

2023-07-21 10:20:06教育帅气的蚂蚁
今天艾巴小编为网友们讲解一下有关洛神赋图,传为东晋顾恺之的画作的介绍,希望对你们有所帮助。《洛神赋图》传为东晋画家顾恺之所作的人物

今天艾巴小编为网友们讲解一下有关洛神赋图,传为东晋顾恺之的画作的介绍,希望对你们有所帮助。

洛神赋图,传为东晋顾恺之的画作

《洛神赋图》传为东晋画家顾恺之所作的人物画,是中国古代以绘画方式再现纯文学作品的第一幅画作,也是中国历史上有记载的第一幅卷轴画。原本已遗失,现存有九卷后人摹本,多出自宋人之手,《洛神赋图》九卷分别藏于北京故宫博物院(三卷)、辽宁博物馆、台北故宫博物院(两卷)、美国弗利尔美术馆(两卷)和大英博物馆,除弗利尔乙本是白描本,其余均为设色本。

该画作的文学蓝本是曹植的《洛神赋》,主要描绘了曹植在洛水之畔休息时,偶遇神女,旦无奈两人人神殊途,最终含恨别离的故事。《洛神赋图》通过布局、线条、设色等方面的独特创作,对中国古代画做出了重要的艺术贡献。

《洛神赋图》布局类似于连环画,用四部分画面串联起了曹植洛水偶遇神女的故事;画面线条形式丰富,既有描绘神女面部和衣襟的柔和,也有刻画山水时的锋利;整体颜色以平涂为主,对于色彩明度分配得当,使得画面排布井然有序,主次分明。《洛神赋图》作为中国早期的绘画作品,在绘画技法上奠定了中国画的“描法”基础、树立了中国古典绘画的基本色法、同时促进了中国山水画的初步形成;在美术史上,使得艺术本身剥离了自汉代以来的政治教化色彩,成为了一个独立的审美个体,推动了魏晋时期的艺术自觉与审美自觉;在美学上,集中体现了“传神写照”“迁想妙得”的艺术理论,是艺术自觉的重要标志,“魏晋风骨”作为前后汉唐的总结与开拓,在中国美术史上占据重要的一席之地。

以上介绍到此为止,希望能够帮助到大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