艾巴生活网

您现在的位置是:主页>教育 >内容

教育

鞭打芦花,民间文学故事

2023-07-13 13:51:12教育帅气的蚂蚁
今天艾巴小编为网友们讲解一下有关鞭打芦花,民间文学故事的介绍,希望对你们有所帮助。《鞭打芦花》是一个古老的传统民间故事,主要讲述的

今天艾巴小编为网友们讲解一下有关鞭打芦花,民间文学故事的介绍,希望对你们有所帮助。

鞭打芦花,民间文学故事

《鞭打芦花》是一个古老的传统民间故事,主要讲述的是:孔子的弟子闵子骞在幼年失去母亲后,其父亲再娶,生下两个异母弟弟。但继母不喜欢闵子骞,对其百般虐待,闵子骞因有宽容的胸怀和孝心而对父亲只字不提。

腊月的一天,闵子骞和弟弟随父亲驾牛车出发前往探亲,当牛车经过萧国一山村(今萧县的“鞭打芦花车牛返村”)时,突然刮起大风,雪花扬起,闵子骞的弟弟毫不畏惧凛冽的寒风,闵子骞却冻得发抖。闵父想起继母以往常责备其子懒惰、无礼仪而感到无比愤怒,用牛鞭抽打闵子骞,袄被抽烂,芦花飞舞。

见状不对的闵父检查并发现闵子骞弟弟棉袄里絮着丝绒(春秋时尚无棉花,通常会以皮毛或丝绒御寒),闵父立即赶牛车回家,愤欲休妻。闵子骞双膝跪地,为继母求情,曰:“母在一子单,母去三子寒,留下高堂母,全家得团圆。

”闵父遂罢了休妻的念头,继母听了深受感动,于是痛改前非,好好对待闵子骞。从此闵家三子团结,一家幸福和睦。

孔子用“孝哉,闵子骞!人不间于其父母昆弟之言来”的话语盛赞闵子骞的孝行,元代的郭居敬将该故事辑入《二十四孝》之中(第四则“单衣顺母”)之中,使得闵子骞在中国得以广泛传播。2006年,《鞭打芦花》被列入安徽省首批非物质文化遗产名录。

后人从《鞭打芦花》中取材,以豫剧、北京琴书、单弦、二人转等多种曲艺形式来展现这个故事。《鞭打芦花》具有重要的时代价值,其所展现的“孝贤”文化弘扬了中华民族传统美德,不仅可以让我们了解古代劳动人民的文化与生活,而且对建立正确社会主义道德规范有重要意义。

以上介绍到此为止,希望能够帮助到大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