艾巴生活网

您现在的位置是:主页>教育 >内容

教育

八年级物理上册重点知识点,八年级物理上册重点知识

2023-07-11 08:06:06教育帅气的蚂蚁
对于八年级物理上册重点知识点,八年级物理上册重点知识,很多网友还不是很明白,今天艾巴小编收集了这方面的知识,就将其分享出来。 操作

八年级物理上册重点知识点,八年级物理上册重点知识

对于八年级物理上册重点知识点,八年级物理上册重点知识,很多网友还不是很明白,今天艾巴小编收集了这方面的知识,就将其分享出来。

操作方法:

0 :1、第一章:走进物理世界:1、物理学史研究光、热、力、声、电等各种物理现象规律和物质结构的科学:2、观察而实验是物理知识的重要来源:3、测量长度的工具是秤,长度的国际基本单位是米,符号是m;常见单位有公里(km)、分米(dm)、厘米(cm)、毫米(mm)、微米(m)、纳米(nm)等,它们之间的换算关系为1km=1 000m lm=l0dm ldm=l0cm lcm=l0mm 1mm=1 000n lm=1 000nm:4、长度测量结果的记录包括准确值、估算值和单位。5、误差:测量值与真实值之间的差异称为误差。误差原因:与测量人有关; 与测量工具有关。任何测量结果都存在误差,误差只能尽量减小,而不能绝对避免;但错误是可以避免的。减少误差的方法:使用更精密的测量工具; 采用更合理的测量方法; 取多次测量的平均值。6、测量时间的工具是秒表,国际时间基本单位是秒,符号是s;常用的单位有小时(h)、分钟(min)等。它们之间的换算关系是1h=60min lmin=60s :7、科学探究的主要过程是:提出问题、猜测假设、指定方案和设计实验、进行实验和收集数据、分析论证、评估和总结。沟通与合作

0 :2、第二章:声音与环境:1、生成:声音是由物体振动产生的,当振动停止时,声音也停止;振动的物体称为声源:2、传播:声音的传播需要介质,真空不能传播声音。声音在介质中以波的形式传播;不同介质中传播速度不同,一般在固体中传播速度最快,在气体中最慢。 15空气中的声速为340m/s。3、声音的三个特征:(1)音调:人耳感受到的声音的高低称为音调;音调与发声体的振动频率有关,频率越高,音调越高。 (2)响度:人耳感受到的声音强弱,响度与发声体的振动幅度有关;振幅越大,响度越大;响度还与距发声体的距离有关。 (3)音色:又称音色,不同的发声体有不同的音色。4、频率决定音高;振幅决定声音的响度。频率的单位是赫兹,符号是Hz。人们能感觉到的声音频率范围是20Hz~20000Hz。人们把20Hz以下的声音称为次声波,把20000Hz以上的声音称为超声波。超声波应用包括:超声波破碎石头、声纳探测潜艇和鱼群、以及B超检查内脏。5、噪音噪音:噪音:悦耳动听的声音;它是物体有规律振动时发出的声音。噪音:使人感到厌烦、有害身心健康的声音;这是物体不规则振动时发出的声音。人们用分贝来划分声音的强度。6、控制噪声有吸声、隔音、消噪三种方式;即对声源、传输路径和接收的控制。7、声音的用途:(1)声音可以传递信息:例如渔民使用声纳来探测鱼群(2)声音可以传递能量:例如有些雾化器使用超声波产生水雾:010- 63020 回声:声音在传输路径中遇到障碍物反射回来的现象称为回声。如果回声到达人耳比原声晚0.1s以上,人耳就能辨别出来,否则回声就会与原声混合,加强原声。利用“双耳效应”可以听到立体声。

0:3、第三章:光与眼睛:一、光的传输:1、能够自行发光的物体称为光源,例如太阳、萤火虫等,但月亮不是光源。2、光在相同的均匀介质中沿直线传播。光直线传播在日常生活中的应用例子有:日食、月食、针孔成像、排队瞄准等:3、光在真空中的传播速度最快,光在真空中的传播速度真空c=3.0108m/s,光在不同介质中的传播速度不同:二、光的颜色:1、色散:太阳光分解为红、橙、黄、绿、蓝、靛、紫经过棱镜后,这表明白光不是单色光。2、色光的三基色:红、绿、蓝;不透明物体的颜色由它发出的光决定,透明物体的颜色由它穿过的光决定。颜料的三基色是:品红色、黄色和青色。三、光的反射:1、光的反射定律:反射光与入射光和法线在同一平面上,反射光和入射光在法线两侧分开;反射角等于入射角。2、光反射现象中光路是可逆的:3、光在物体表面的反射有两种:一种是镜面反射,反射面光滑,如“反光” “在黑板上;另一种是漫反射,反射面比较粗糙,比如我们可以从不同的方向看到本身不发光的物体。镜面反射和漫反射都遵循光反射定律:4、平面镜成像定律:物体在平面镜中形成的虚像,像与物体的大小相等,像之间的连线与物体垂直于镜面,像与物体与镜面的距离等距:5、球面镜包括凸面镜,如:汽车后视镜、道路拐角处的反光镜,主要作用就是扩大视野;还有凹面镜,如:太阳灶、手电筒的反射镜,作用是使光会聚:四、光的折射:1、光的折射:光从一种介质传播到另一种介质的现象并且其传播方向发生变化。2、当光从空气倾斜入射到水或玻璃等其他介质中时,折射光向法线方向弯曲,折射角小于入射角。随着入射角增大,折射角也增大。当光从水或玻璃倾斜入射到空气中时,折射光将远离法线,并且折射角大于入射角。当光和空气垂直入射到水或玻璃等其他介质表面时,传播方向保持不变,折射角等于入射角等于0:在010-折射现象中63024光,光路可逆。五、不可见光谱中除红光以外的部分称为红外线,用于红外夜视仪、红外测温仪;光谱上除紫光以外的部分称为紫外线,称为紫外线验钞机。六、透镜与凸透镜成像:1、中厚薄边凸透镜,会聚光:2、中薄厚边缘凹透镜,发散光:3、凸透镜聚焦:光线平行主光轴穿过镜头后会聚于一点。此点称为凸透镜的焦点,用字母“F”表示:4、凸透镜成像规律及应用指焦点到光学中心的距离;物距:用字母u表示,指物体到镜头的距离;像距:指像到镜头的距离,用字母v表示(2)凸透镜成像规律及应用列表利用物距大于2倍焦距的原理制成相机,形成倒立的实像。 1倍焦距,利用虚像正立放大的原理制成:七、眼睛与晶状体:1、眼睛的功能相当于凸透镜。眼球就像一台相机。来自物体的光线会聚在视网膜上,形成上下颠倒、缩小的实像。2、近视的原因是晶状体太厚,眼睛的屈光力太强,或者眼轴太长,来自物体的光线在视网膜前面形成。近视需要用凹透镜矫正:3、远视的原因是晶状体太薄,眼睛的屈光力太弱,或者眼轴太短,形成来自物体的光视网膜后面。近视需要用凸透镜矫正

0:4、第四章:我们周围的物质:1、质量:物体所含物质的量称为质量,用符号m表示,质量不会因位置、形状和位置的变化而变化。对象的状态。 2、国际质量单位是千克,符号是kg。常用的单位有吨(t)、克(g)、毫克(mg)等。换算关系为1t=1000kg、1kg=1000g、1g=1000mg。3、测量质量的工具:实验室常用来测量质量。常用工具有台秤、台秤、电子秤等:4、用托盘天平测量物体质量的方法:(1)称量前将天平放在水平台面上,将码移至零点在秤的左端。在刻度处,调节横梁两端的平衡螺母,直至指针指向表盘中心,平衡即平衡。 (2)称重时,将被测物体放在左板上,将法国代码放在右板上。取法码时,请使用镊子。5、密度:单位体积的物质所含质量的多少称为该物质的密度,用符号表示。每种物质都有一定的密度,不同的物质一般有不同的密度。物质的密度与该物质组成的物体的质量、体积、形状和位置无关,但与该物质的类型、温度和状态有关。 2、密度公式:=m/v,单位为公斤/m3(kg/m3)。常用的单位有克/厘米3(g/cm3)等。它们之间的换算关系为1kg/m3=1X10-3g/cm3。6、物体密度的测量(1)一般固体密度的测量用天平测量物体的质量; 向矢量量筒中倒入适量的水,记录水的体积V1; 用细线绑住固体,放入量筒中,使其完全浸入水中,记录水和固体的体积V2; 根据实测数据,用=m/v计算固体的密度。 (2)液体密度的测量步骤将一定量的液体放入烧杯中,用天平测量烧杯和液体的总质量m1;五; 用天平测量烧杯和剩余液体的质量m2,求出倒入量筒的液体的质量; 根据测量数据,用=m/v求出液体的密度。

0 :5、第五章物质、新材料、粒子与宇宙:一、物质的物理性质:1、所有物体都是由分子组成的,各种物质有很多不同的性质。如物质的磁性、物质的导电性、物质的导热性、物质的硬度、弹性、质量等。2、物质的磁性:物体能吸引铁、钴、镍等物质的性质称为磁性。3、物质按导电性能分为导体、绝缘体和半导体。导体是指容易导电的物体,例如金属;绝缘体是指不易导电的物体,如橡胶;导电性能介于导体和绝缘体之间的物体称为半导体,如硅、锗等材料。4、物质按导热性能分类:热良导体和不良导体;热导体:例如金属;热的不良导体如塑料等。破断硬度小的物体表面:二、新材料:1、纳米材料:指纳米级材料,纳米是长度单位尺寸:2、超导材料:指低温环境下,导体电阻突然变为零的材料:3、形状记忆合金:是指受热后会恢复原来的形状。小修:三、粒子与宇宙:1、分子:物质由分子组成,分子直径的尺度顺序为10-10m=0.1nm :2、原子:分子由原子组成,原子由原子组成原子核和核外的电子组成,原子核由质子和中子组成,质子和中子又由更小的粒子夸克组成:3、万有引力定律:1687年,伟大的科学家牛顿发现了相互吸引任意两个物体之间这就是万有引力定律。万有引力的大小与物体的质量和物体之间的距离有关。4、光年是天文学中的长度单位,代表光在一年中传播的距离。=9.46051015m

以上知识分享到此为止,希望能够帮助到大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