艾巴生活网

您现在的位置是:主页>教育 >内容

教育

关于牛津大学五大传统? 牛津大学校徽

2023-05-22 13:58:31教育帅气的蚂蚁
网上有很多关于关于牛津大学五大传统?的问题,也有很多人解答有关牛津大学校徽的知识,今天艾巴小编为大家整理了关于这方面的知识,让我们

网上有很多关于关于牛津大学五大传统?的问题,也有很多人解答有关牛津大学校徽的知识,今天艾巴小编为大家整理了关于这方面的知识,让我们一起来看下吧!

内容导航:

一、关于牛津大学五大传统?

二、牛津大学和剑桥大学校徽的区别

三、牛津大学和剑桥大学校徽的区别

一、关于牛津大学五大传统?

牛津大学的传统:时间仪式每年10月的最后一个周日,英国夏令时凌晨2点,默顿学院的学生必须穿着全套制服,绕着默顿学院的Fellows庭院走一个小时,期间可以休息一下,课间可以喝点波特酒;仪式在格林威治时间凌晨2点整结束。检查城墙

自中世纪以来,牛津新学院继承并发展了这一传统。现在它已经演变成一项壮观的公共活动。城墙检查仪式每三年举行一次,有正式的程序。巡逻教区的边界

每年的耶稣升天日(8月15日),牛津都会有很多手持树枝和树干的人成群结队地聚集在一起。他们不是去闹事,而是去参加在教堂教区边界巡逻的仪式。牛津不同教堂之间有29块界碑。每块界碑都有标记和日期,然后有人用树枝打它,喊“签!”。这一传统可以追溯到600多年前。在五月的早晨

每年5月1日早上,英国夏令时6点,成千上万的人聚集在马格达林桥下,听学院合唱团在塔顶演唱。唱完之后,很多同学会从莫德林大桥跳入河中。

二、牛津大学和剑桥大学校徽的区别

《牛与剑之战》近年来,牛津在英国综合性大学的排名中一直排在剑桥之后,这让牛津人有些义愤填膺,于是我以两所大学校徽的差异开始了一篇文章。

剑桥大学和牛津大学的校徽上都有一本书,只不过剑桥的书是关着的,牛津的书是开着的。牛津人嘲笑剑桥人不好好学习,只会用书装点自己的脸。没想到,剑桥人毫不犹豫地问了孙醉最多的一句:“不行,你学习太慢了。我们都学完了,你还在学。”。

三、牛津大学和剑桥大学校徽的区别

艺术的牛津,科学的剑桥”——一个是人文科学家,一个是自然科学家,这似乎是很多人心中的固定公式。剑桥大学与中国的清华大学类似,以理工科著称,培养了70多位诺贝尔奖获得者。牛津大学和中国的北京大学一样,以文科著称。牛津剑桥之争由来已久,但竞争不一定是一种取舍关系,也可以创造双赢。生活需要对手,没有对手就不可能成长。

也许正是这几百年来不屈不挠的竞争,推动了这两所世界名校的不断发展。《泰晤士河上的罗密欧与朱丽叶》三月下旬的一个周日晚上,我收到了一位同学的电子邮件,邮件中只有一个词:万岁!看完之后才知道,在第150届牛津剑桥赛艇比赛中,剑桥队以六个船体的优势率先到达终点,破灭了牛津的三连冠梦想。

“你真应该来亲眼看看这么激动人心的一幕。真的很刺激!”学生们遗憾地叹了口气。当时忙着做论文,只能在网上看文章。对于热爱运动的英国人来说,牛建和牛建之间的划船比赛给这个岛国的居民带来了激情和活力,堪称中国盛大的体育嘉年华。每年春天的这个时候,牛建和牛建的体育精英们都会在蓝色的泰晤士河畔展开角逐。

牛津球员穿深蓝色制服,剑桥球员穿浅蓝色制服。“一百五十次,所有的桨都以同样的频率划动,扰乱了泰晤士河的宁静;同样数量的眼睛盯着同样的前方,同样数量的手臂快速挥舞,同样数量的肺以同样的频率呼吸……”恰巴德?麦克拉伦描述的场景在蓝色的泰晤士河上重演。英国媒体将其比作“泰晤士河上的罗密欧与朱丽叶”。

深蓝和浅蓝在很长一段时间里都不是一个简单的游戏,而是沉淀到了牛津剑桥人的集体记忆里。有人说,剑桥大学和牛津大学是英伦三岛最不寻常的两个地方。从伦敦出发,汽车向北一个半小时可以到达剑桥,向西一个小时可以到达牛津。这两个小镇相距约150公里,但人们经常同时提到它们,于是有了英语中类似“牛津剑桥”的集体词汇。

在英语民族的精神地图上,他们是杰出的,同时也是受欢迎的。“牛建”就像希腊神话中成为双子星座的卡斯特和波洛克斯兄弟,永远不会分开。他们是英国大学里无与伦比的明星。数百年来,它们辉煌迷人的光芒一直耀眼夺目。牛津是剑桥之母,剑桥是哈佛之母。剑桥大学的历史比牛津大学晚60年。牛津大学创建于1168年。

1209年,牛津的一名学生在练习射箭时意外杀死了镇上的一名女子,激化了牛津市民、学生和学者之间的矛盾,两名学者被当众绞死。整个牛津陷入恐慌,学校停课,部分师生以个人或团体的形式逃离牛津。他们来到剑桥,发现这个安静的小镇非常适合学习和研究。

在当地教会的帮助下,他们在剑河畔安营扎寨,致力于文化交流和学术研究,从而开创了一个新的学术世界。有趣的是,美国著名的哈佛大学竟然是剑桥的衍生物。1637年,剑桥大学伊曼纽尔学院毕业生约翰?哈佛移民美国。去世前,他捐出了自己一半的产业和图书馆,建立了完全仿照伊曼纽尔学院的哈佛学院。后来它发展成为哈佛大学。

哈佛所在的小镇也被命名为剑桥。为了和英国的剑桥区分开,中文翻译叫“剑桥”。对此,有人开玩笑说:“一只善良的老英国鸟孵出了一只美国巨鹰。”每年都有很多哈佛毕业的本科生申请去剑桥读研究生,为了实现一个寻根梦。有人这样描述世界三大名校牛津、剑桥、哈佛的由来:牛津是剑桥之母,剑桥是哈佛之母。

“艺术的牛津,科学的剑桥”牛津和剑桥都是世界级的名校,两者之间的对立关系似乎永远存在。各方面都不愿意承认自己的共性其实超过了差异。“艺术的牛津,科学的剑桥”——一个是人文科学家,一个是自然科学家,这似乎是很多人心中的固定公式。剑桥大学与中国的清华大学类似,以理工科著称,培养了70多位诺贝尔奖获得者。

牛津大学和中国的北京大学一样以文科闻名。在牛津大学学习过的英国首相几乎可以排成一排。

坎宁、艾德礼、艾登、麦克米伦、道格拉斯霍姆、威尔逊、希思、撒切尔、布莱尔―――唐宁街10号简直就是牛津大学开的分校!还有许多有影响的政界人物,像巴基斯坦的贝?布托、前任美国总统克林顿、原香港总督彭定康,以及一大批的影视明星、著名作家、制片人,都毕业于牛津大学。同样的悠久历史,同样的杰出地位,造就了同样心高气傲的牛津人和剑桥人。

据说,牛津人相信是他们统治着世界,而剑桥人会撇撇嘴:我们根本不在乎是谁在统治世界!牛津和剑桥都喜欢称对方为“另一个地方”,好像这是最大的贬低似的。前联邦德国总统理查德?冯?魏茨泽克是牛津大学的荣誉博士,1994年剑桥大学也决定授予他荣誉博士的头衔。

对于他曾接受牛津的荣誉称号一事,剑桥大学的人用一句话轻描淡写:“不要紧,一生中总要有改正错误的机会。”在近几年英国综合性大学的排行榜上,牛津的位置一直排在剑桥之后,这多少让牛津人有些愤愤不平,于是就拿两校校徽上的区别做起文章来。剑桥大学和牛津大学的校徽上都有一本书,只是剑桥的那本书是合上的,而牛津的那本是打开的。

牛津人嘲笑剑桥人不用功读书,只拿书本装点门面,没想到剑桥人毫不犹豫地回击:“哪儿啊,是你们读书太慢,我们都学完了,你们还在学。”“牛剑之争”的起源作为英格兰民族知识界的双驾马车,牛津、剑桥之间的互不服气也算历史久远了。

19世纪20年代,两个分别跻身于这两大名校的好友突发奇想,既然牛剑在学术教育上互不服输,不如举行一次划船对抗赛来较量一番。原来这两所大学都位于河畔,分别依傍着康河和查韦尔河。划船运动在两校都很受欢迎,唯一的不同是划船的方法:在剑桥,船头朝前,划船人站在船尾;而在牛津,则是船尾朝前,划船人站在船头。划船比赛的两个创始人碰巧都叫做查尔斯。

剑桥的查尔斯?莫瓦尔出身名门;牛津的查尔斯?华兹华斯更是有来头,他的叔叔就是英国著名的“湖畔派”桂冠诗人威廉?华兹华斯。老华兹华斯还曾是剑桥的学子。1829年3月12日,剑桥向牛津下了战书:“剑桥大学在此向牛津大学挑战,在伦敦或靠近伦敦的泰晤士河上进行一次8人赛艇比赛,时间定在复活节期间。

”同年6月10日,划船赛在伦敦泰晤士河牛津郡的亨利段河面进行,牛津大学在首次比赛中获胜,从此拉开了两校间百年恩怨的序幕,前一年的失败者就成为下一年的挑战者。在过去的151届比赛中,剑桥赢了78次,而牛津赢了72次。在1877年的那次对抗赛中,两队同时抵达,由于当时并没有终点摄像设备,所以被裁定为平局。

目前,剑桥大学保持着时间最长的连胜纪录―――1924年到1936年连胜13次,而牛津只有一次10连胜(1976年到1985年)。“牛剑”,在竞争中成长几百年来,牛剑两校激烈地竞争着,但他们同样互相尊重,难舍难弃。

哈维尔?马里亚斯的观察十分精辟:“对世界上其他任何大学毕业生都不由自主地表现出蔑视态度的牛津人,唯独对剑桥人表现得特别尊敬,那种尊敬,似乎意味着唯独有与他们同样独特的人们相伴,才让他们感到舒服。”其实,牛津剑桥在学术交流、人才流动等很多方面配合得十分默契,它们相互携手保持着顶尖高等教育水准。

1998年的诺贝尔经济学奖得主剑桥的Sen教授,就曾经执教于牛津大学。我们系的系主任PeterNolan也曾同时执鞭于这两所大学。竞争未必是一种此消彼长的关系,它也可以开创一种双赢的局面。生命是需要对手的,没有对手就不可能成长。或许正是这几百年来互不服输的竞争,才促使这两所世界名校不断发展。

《罗马衰亡史》 的作者吉朋曾和朋友讲,他在牛津的3年是一生中最懒惰、最不出产的3年。 《进化论》 的作者达尔文也说,在剑桥什么事儿也没做。在印度总理尼赫鲁的回忆录中,他在剑桥求学的3年里,对于骑车、网球和赌博的兴趣远远超过了政治。他这样形容他的大学生活:3年的岁月平静无波,时光缓缓流淌,一如那慵懒的康河。

这样“无为”的学校究竟魅力何在,竟使得万千学子千里迢迢负笈而来?答案就在这环境、这氛围、这传统。这周围的一切浸润着你,潜移默化地影响着你,鞭策着你,使你奋进。牛津和剑桥都具有这种同化和异化的力量。去年,在收到剑桥的录取通知书后,我参加了英国外交部文化处的奖学金面试。

在面试快要结束的时候,英国籍的面试官终于忍不住好奇地问我:“你为什么不选择牛津呢?那也是最棒的大学之一啊。”原来,他是牛津的毕

以上就是关于关于牛津大学五大传统?的知识,后面我们会继续为大家整理关于牛津大学校徽的知识,希望能够帮助到大家!